
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
内地香港各有优势
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并由该机构承担大湾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秘书处,是中央支持并直接推动香港发展创新科技。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应当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加强对香港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的统筹和协调,力争香港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成为翘楚。
在发展创新科技上,香港有一定优势。9月13日,在苹果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上,香港的科技公司NEX Team Inc.演示了该公司研发的运动科技应用程序新功能。NEX Team Inc.的4位创始人均为香港居民,负责技术开发的香港团队也都是香港居民。这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证明香港居民有创新科技优秀人才。
然而,香港也须明白,内地大城市在创新科技上也有一定优势,不落后香港。例如,9月3日,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杂誌《柳叶刀》(《The Lancet》)全文刊登中国自主研发的Firehawk(火鹰)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以下简称「火鹰支架」)在欧洲大规模临床试验(TARGET AC)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破解了困扰世界心血管介入领域十多年的重大难题。这是《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标誌中国企业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生产的火鹰支架已成为全球新一代心脏支架行业新标準的引领者。这家企业,就是位于张江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9月15日,中央媒体报道--上海浦东张江的中芯国际,已经形成能生产只有头髮丝1/6000细的14纳米级别晶片生产线,2019年上半年将实现量产,从而,将大大缩短中国晶片製造工艺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目前,内地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的百强企业,有22家在上海,内地三分之一左右人工智能人才也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
上海和内地其他大城市发展创新科技,都由当地政府统筹。自2014年以来,上海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最好,在夯实基础、先行先试、支撑发展和开放引智上狠下功夫。上海市政府先后出台科创中心建设22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人才政策30条、扩大开放100条等政策法规。
4年来,上海相继取得C919大型客机首飞,墨子号卫星上天,张江实验室挂牌,李政道研究所全球招募人才等等一批成果。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矗立起以「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设施为代表的「国之重器」。
粤港澳形成分工
人们期望现届政府任期结束时,香港发展创新科技能够取得同「上海速度」相当的成就。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香港创新科技研究力量的统筹和协调,同时推动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香港发展创新科技需要从八方面努力,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提供科研基建、检视和修订现行法例和法规、开放政府数据、政府带头改变採购办法、推广科普教育。预期新一份施政报告将交代过去一年在这八方面努力的进展和成果。更重要的,是新一份施政报告应对扎实打造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创科中心提出新的规划和措施。
香港应同广州、深圳和澳门在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形成分工。例如,中央已明确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香港也应尽快确定发展创科的方向。一个城市不可能「百花齐放」。上海以生命科学和集成电路为主攻方向,建设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大科学设施,以及硬X射线、硅光子等一批重大专项。香港应有类似规划。
香港应打破只研发而不製造的思路。政府累积巨额财政盈余,不妨成立一个创投基金,单独投资或参与投资来把香港研发成果产业化。
下一篇::规划第二跨境快线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