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子文
在刚过去的周六,经港珠澳大桥来港的游客较上星期更多,周六全日8.68万人次出入境创下新高,周日更突破9万人次。同时,汲取了早前人满为患的教训,当局对于过境人潮作出了较周全的準备,除了增加俗称「金巴」的穿梭巴士车次之外,还增加直通巴士,疏导旅行团的人潮。
反对派言行矛盾
大桥人流增多显示大桥开始发挥促进大湾区人员往来的巨大作用,三地居民都乐于使用大桥,但同时,只有约25平方公里的东涌新市镇,一下子涌入数万名旅客,难免不胜负荷,关键是做好人流的管理和疏导工作,尽快将旅客通过不同交通工具送到不同地区,减轻对当区居民的影响。本来,有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措施解决,但反对派却借题发挥,上纲上线,大力炒作所谓「塞爆东涌」的问题,有激进组织更扬言要发起「光复东涌」行动云云。
反对派的逻辑十分可笑,在大桥开通之初,由于一些配套未完善,导致人流未如预期,他们随即起哄,又「大白象」、又「倒钱落海」,各种无理指控此起彼落。现在大桥的使用量急增,反映大桥的效益逐渐显现,反对派又转为指人流太多影响居民。人流太多固然应该疏导,但反对派却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建议,一味抹黑攻击,更企图挑动市民参与冲击行动,这不但反映他们的双重标準,更暴露其对于大桥的扭曲心理。
反对派既然一直反对大桥,公民党更曾利用一名目不识丁的综援妇发起司法覆核,企图拉倒大桥工程,那幺理应反对到底,但是早前大桥正式开通前向立法会议员开放,反对派议员又兴奋雀跃地前往参观、拍照。既然这条大桥如此不堪,反对派为什幺不缺席表达不满?而在大桥开通后,反对派没有停止过批评攻击,彷彿大桥一无是处,但反对派的地区议员办事处却踊跃举办各种大桥参观团、高铁团,带街坊游览。当中民主党沙田区议员吴锦雄和社区主任张宇添,就在下月中举办了「纯玩两天团」,去「歎尽中山顺德私房菜」及游览「佛罗伦斯小镇」,并且大字标题标榜「一次过去晒两个基建」,出发会经港珠澳大桥,回港就会坐高铁直达西九龙站,体验「一地两检」云云。反对派一边反大桥,反「一地两检」,反高铁,一边又兴奋拍照,搞团参观,充分暴露其心口不一、自相矛盾。
反对派要反高铁是他们的自由,如果他们坚信自己一套是正确,应该义无反顾地反对。但他们在反高铁、反大桥的问题上却是两面三刀,一边不断搞局,一边却否认自己要推倒高铁及大桥,坚持只是提出更好的方案、更省钱的方案云云,但结果提出来的却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锦上路方案」、「福田方案」,根本毫无可行性。对于大桥却是一边用口反对,一边用脚投票支持。为什幺反对派会这样?原因很简单,他们纯粹是盲反。
对抗囿于意识形态
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落实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等大型基建,有利香港抓住大机遇,推动长远发展。对广大市民而言,这些基建亦大大便利出行,断没有反对之理,这点市民知道、反对派政客亦知道,但囿于意识形态的对抗,反对派又决不能支持政府提出的基建方案,不能支持任何有利两地交流的举措,所以要千方百计的阻挠,唯有杜撰一些理据出来反对,目的不过是令自己的搞局「出师有名」而已。
广深港高铁连上国家的高铁网,也连上国家的高铁经济,大桥联通三地,连接大湾区,工程造价不菲,但却是物有所值,这点市民知道,反对派也不会不知道。反对派反对所谓「大白象」工程,真正反对的不在造价、不在效益,而在于反对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融合,令香港与内地疏远,割裂香港与内地的联繫,将香港变为「孤岛」,最终达致「去中国化」的目的。这才是反对派盲反基建的真正目的,但这种祸心怎能公诸于众?所以便出现这种扭曲的心理和行为。
下一篇::审查选举人资格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