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房策显效 劏房跌价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2月21日

【商报时评】房策显效 劏房跌价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楼价下跌,劏房最伤。一个新界一手劏房盘,开售以来不单销情淡静,仅在首天沽出两伙,昨日还索性封盘停售,市传是要重整价单从而割价散货。背后近因,乃一个刚刚公布价单的市区劏房盘,非但较邻近的同系单位折让接近半成,而且还比该新界盘便宜大约两成;展望未来,随着类似的一手开放式单位供应增多,由启德到大屿山均有相关新盘应市,劏房割售潮势将愈演愈烈。早前有发展商更预料,细单位今年可能暴跌三成之多。市场竞争加剧,固然推动了劏房跌价;不过,归根究底,政府的调控政策也绝对功不可没。

一来,政府「辣招」无疑有效引导楼市重返用家主导;以投资者为主、买家购入后多作放租用的劏房,所受打击就比一般单位为大。税务局昨公布的12月份物业印花税数字,虽显示三项「辣招」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从价印花税所涉的住宅宗数,分别按月急升约46%、46%和72%,表面看来升幅固然不低;然而,转以更长时序衡量,这其实与对上一季差别不大,也莫说较半年前更明显减少了,故以上很大程度只是楼市在经历一段低潮之后出现「小阳春」所致。此外,三者分别涉及38宗、182宗和504宗,较诸整体楼市成交宗数来说亦比例不高;换言之,「辣招」之下的投机投资风气难言死灰复燃,而是延续死气沉沉之颓态。

除于需求入手,特首林郑月娥还在供应方面下工夫,既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为七三比,意味未来公营单位将会显着增加,配合绿置居、新居屋、首置盘等资助出售房屋政策的优化,由折扣率到供应量都更能协助市民上车;凡此种种,均有利扭转「今日不买、明日更贵」的预期,因为政府即将大推更廉宜、更实用的公营单位,大家又何必再「恐慌性入市」担心无屋住了?不问可知,针对手头较紧人士及家庭而设的劏房,肯定是进一步首当其冲了;毕竟劏房的特色在于「将价就货」,透过缩细面积来使单位更易负担,故其觊觎的买家或最终的用家,多少跟上述新楼市政策的服务对象重叠,故当中需求难免会被摊薄。

当然,息口回升,以致许多投资产品的回报率已较房产为高,也令劏房的收租价值相形见绌。就以股市为例,现在恒指的股息收益率都有3厘多,以收息为主的房託基金REITs不少更有5厘以上,后者于昨日跌市且表现硬净,堪称有效做到「财息兼收」。对比整体楼价跌势未止,租金亦见下调压力,还须面对政府「辣招」税负、公营房屋抢客等等,试问醒目钱又岂会一再盲目恋栈楼市、特别是劏房?最近,一个早期开卖、入伙不久的劏房盘,就出现了不惜蚀让的套现个案。

说到底,正如林郑月娥早前所讲楼市下跌是好事,她并冀港人供楼负担佔入息比率可由目前70%降至40%;对于劏房割价,购买力较逊一族因而更易负担,站在社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相信绝大多数市民均乐见其成。当然,如果发展商无须「将价就货」,不用诉诸劏房市民也能入市购置,对业界而言又何尝不是好事呢?这更是香港楼市告别病态的一大指标!

【商报时评】房策显效 劏房跌价
【商报时评】房策显效 劏房跌价
上一篇:【时事观察】设法增港珠澳大桥车流量
下一篇:港珠澳大桥潜力待释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