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楼市因城施策 精度有待提升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3月15日


  文/灵童

  据统计,2019年以来,内地各类楼市调控高达500多次,创出2016年楼市调控以来新高。限制措施由过去的限购、限售、限贷等三限,扩大到限利、限价等新的範围。于是乎,二手房交易出现了全国性的溃败,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无一幸免,跌幅最多的大城市当数青岛和广州。

  楼市素有买涨不买跌之风,因此二手楼价下跌一定程度影响到交易的活跃度。不过从全年的交易数据来看,创出了15万亿元的新高,不得不说,楼市绝对是中国居民的消费主战场。若没有限制性措施,恐怕不知道会火到什幺程度。但由此就认为,内地全境都要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就有点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

  就如计划生育,不少人以为一放开,就会激发起生育热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海的生育率在「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不断没有增长还有下跌,而且从放开二胎以来的数据来看,也是一年比一年增长慢,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晚放开了5年以上。

  同样的道理,在全国实现普遍的限制措施,可能效果并不好,而且长期限制也容易造成市场的畸型和消费人气的减弱。因城施策、因区域施策显得比任何调控阶段都更迫切。据统计,近年来,利用吸引人才而鬆绑楼市的城市达到30多个,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没有出现一鬆就乱的情况,一定程度反映出炒房热度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扼制。

  降价会否导向极端

  在这情况下,灵童以为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可适当增大调控的灵活性。比如对求大于供的一二线城市,限制性措施还要坚守,但更多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贷款利率等来进行调控。而对于供大于求的三四线城市,则可以适当鬆绑,实行城市间和区域间的差异管理。

  对于楼市的调控也不一定是非要达到降价的目的,比如,温州大学生买房打7折,长沙限楼盘的利润,就容易将调控导向另一个极端,搞不好还会引发区域楼市的大跌。

  对于各种涨价也要分类来看,比如今年西北城市楼价的上涨,应理解为补涨。比如最近深圳某小区业主集体抬楼价,只可理解为个体性事件,而不宜扩大化。从调控思路来说,也要转变到求大于供的地方限制涨幅,供大于求的地方限制跌幅。

  在发达的一线城市如广州,当发生二手楼价急剧下跌时候,该市放开了3个区的限售,而这3个区又是广州较为偏远的区。此举一定程度活跃了市场,由此来看,当下调控的精準度已提升到更高层级,而不只限于不同类型的城市。

  老城区旧改防通缩

  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和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中国楼市也要从过往一味防止上涨,到向防止通缩两手一起抓。比如对老城区的旧改,就是要激活市场,不使老城区与新城区出现两重天的情况,更通俗一点讲,就是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价差不要太大,以防止城市内部的结构不平衡,这是比调控楼价还要现实的课题。因为不像新区那样容易出成果,因此在鼓励老城区旧改方面,要拿出截然不同的举措,才能激发出更大动力。

上一篇:反「台独」不等于反台
下一篇:城市也要「乡村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