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的投资在2017年再度进入投资者的眼帘,如无意外,笔者估计相关投资将成为地方政府稳住GDP的重要武器。
参考内地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内地省份公布了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元。除此之外,国家发改委也公布重大投资项目的最新进展,在1月份,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1539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
机场投资成重点项目
春节后各地启动的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不少地方政府将各类机场投资视为重点。投资作为应对内地经济放缓的工具,各地政府需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及资金的来源渠道。如何投、投多少,效益如何,将成为今年三个考虑重点。
投资重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地方资金压力巨大。如何落实项目的资金问题,为各地政府的共同难题。综观内地投资分布,主要是来自三方面﹕一.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二.地方政府主导的房地产投资;三.民营企业主导的製造业投资。
内地须激活民间投资
现在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民营投资,出现「五弱」,投资能力弱、动力弱、预期弱、空间弱、直接融资比例弱。故此,在今年的投资热潮中,政府需要积极处理的一环,就是激活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下滑将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新动能的培育。
在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呈现「双降」的同时,投资将主要靠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发展也是有限的,必须透过创新及催生新业态进行补足。
为提升投资的有效性,投资资金必须投放到能协助「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中。笔者认为,国家必须持续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及意愿,让民营资本愿意投资,政府放宽行业的准入将会是预期的变化,亦将成为民营企业的重要投资概念。
资深投资银行家 温天纳
下一篇::列表格诊断理财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