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安生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主管,2017年1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小幅下调123亿美元至2.998万亿美元,是自2011年来首次跌破三万亿美元,不仅是近七个月来连续下滑的表现,而且也是自2014年中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开始逐渐下降的必然趋势。根据官方资料,2014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曾达到历史峰值3.993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跌破三万亿这一结果,金融市场和媒体进行了各种解读、分析和评论。一般认为,这是自2014年中以来中国外贸形势出现逆转的结果。
还有一种普遍性观点认为,近两年来中国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多年来人民币超发等原因导致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出现持续性汇率贬值。更令人民币雪上加霜的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前景一片悲观,不少国际金融大鳄设法做空人民币,外管局一方面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信心喊话,另一方面则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以维持人民币汇率。
当然,中国外汇储备破三还有政策和个人因素,譬如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不少企业向境外转移美元,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阶段性明显下降。此外,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投资者纷纷把人民币资产变成美元或者其他外币资产,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大量资本流出。
中国主动减低外储量
毫无疑问,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有一点需要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流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甚至是任人宰割的,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主动的,有意而为之的,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为什?这样说?
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早在几年前当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之时就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此议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应该为1.5万亿美元,超出就是浪费。有鑒于此,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可以说,中国适当减少外汇储备规模是顺应中国经济合理发展的主动作为。
其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在局部国际地区人民币已经比肩美元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国完全没有必要手握过多美元。近年来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显着,不仅成功入篮成为IMF的SDR货币,而且人民币离岸中心遍及全球,连美国也不得不放开人民币离岸业务。可以说,中国主动减少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国际化成果之一。
再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外贸易规模十分庞大,调剂外汇来源的能力举世无双,因此,中国持续减少外汇储备是有十分的底气作为支撑的。可以预期,如果没有特别的必要,中国仍然有可能继续减少外汇储备规模。
下一篇::由消费者说了算,才是正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