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呼声很高的房地产税迟迟无法推出,房地产税法草案今年亦未能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箇中原因,官方没有给出明确具体说法。
房地产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列入两会民众关注十大问题之榜,然而除了中央去年底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引发外界期待之外,其他落实政策似乎没有多大进展。昨天在「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中,官方媒体中国网提了一个问题,大意是楼市上涨幅度较大,民众普遍反映买不起房,住建部等各个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似乎一直在助长房价抬升。人大如何监督各部门针对民生问题政策的实际效果?
作为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部门,住建部挨官媒「这一板子」丝毫不委屈。然而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今年两会期间回应官媒有关房价趋势的判断,是这样说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个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只要这个基本面不改变,房地产市场就不会改变。」这段话道明了房地产不会「倒下去」的真相。
除了住建部,央行也是向房地产市场「点火」的部门。去年一轮意外的房价飙升,就主要拜赐于央行鼓励个人加槓桿购房的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天解释:个人通过住房贷款购房,资金实际上就转到开发商,然后会带动一系列产业供给,所以这个贷款不能简单看作是买房子,而是会传递到相当大的产业链上。他同时还预测「总体上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实际上,在去槓桿大环境下让居民加槓桿继续购房,无异于让老百姓「托底」楼市,解套房地产商。
内地房地产乱相已经持续多年,人大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民生政策执行情况本也负有监督职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昨天回应称,楼市是一个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在决策的时候、出台政策的时候,除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行科学论证,有些重大事项也应列入到人大监督中来。这个政策的评估及其实施的实效,也要列入全国人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
监督什幺?怎幺监督?监督的结果如何?尹中卿没说。
长效机制为何?官员三缄其口
中央一再强调要研究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至今长效机制具体为何并不清晰。唯一可以明确的是房地产税是一个长效机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建初就表示,房地产税就是从长效机制考虑的,从长期可持续稳定机制来说,提高持有人的持有成本,自然就会对炒房有抑制作用。然而,财政部部长近日被记者追问房地产税时也是三缄其口。
昨日发布会后,本报喊话尹中卿,当他停下来听到是询问「房地产税法未能推出的原因和困难」时,急忙走避。
人大发言人傅莹在人大开幕前一日曾指出,房地产税法涉及面比较广,也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今年并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有房者声音盖过无房者
而方方面面的利益,主要是谁的利益?两会期间有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政协委员依然鼓吹推出房地产税要慎重,声称这不是房地产商几个寡头的事,而是全体老百姓的事。但是他亦毫不讳言目前个人投机炒房佔比很大。
拿老百姓说事来绑架政策实属「政治不正确」,因为真正怕房地产税的都是有几套甚至几百套房子的投机者,大部分一套房或无房阶层只会拍手叫好。只可惜,如黄建初所说,目前有房者声音盖过无房者。
今日时报记者 张丽娟
下一篇::两会行情一稳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