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久
22日早盘还在凯歌高奏的内地股市,午后风云突变,上证综指和深成指悉数回吐早盘升幅,转升为跌。上证综指收盘跌0.28%丢失3150点线,深成指收盘下跌接近1%为0.98%。而两市场在下跌中放量,日成交额4781亿元为近期新高,显示场内资金无心恋战,信心低落。
上证50一俊遮百丑
22日上证综指跌幅只有0.28%,但指数明显已经失真。上海股市昨日交易个股有1250只,但上涨的只有221只,佔比为17.68%。而深圳股市情况更是明显,深市昨日交易的个股有1809只,上涨家数只有200只,佔比只有11%。两市场上涨家数佔比平均只有13.76%。
上证综指是因为上证50指数标的股普涨而呈现强势,上证50指数标的股44只,有38家上涨,佔比为86.36%。沪深300指数也创出17个月新高,上证50指数收盘上升0.78%,与上证综指形成鲜明的对照。
而深圳股市情况就逊色许多,深圳创业板指数收盘大跌1.44%,下跌家数佔比达到93%。上海股市22日成交额为2204亿元,与深圳股市的2576亿元已经非常接近,说明入摩行情使得资金更多的涌入上海股市。
所以,22日内地股市形成明显的亏钱效应,或标志入摩题材炒作出现拐点。
盘面持续加剧分化
说简单也简单,A股入摩,众所周知的是最利好大盘蓝筹,所以上证50指数最是受宠。
而由此也可能加剧市场的分化,一方面可能进入价值投资时代。A股入摩以后,会有一些国际长期资金加入到A股中,全球大的机构投资者都非常看好中国,希望中国能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价值投资的理念会进一步深入人心。长线资金的进入,会有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而形成对比的是,投机成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对于绝大部分垃圾股来说,跑路还是垂死挣扎,将是他们不得不持续思考的核心命题。IPO常态化、互联互通、A股纳入MSCI指数等因素联手,将A股大部分垃圾股无可避免地推入「港股化」之路,交易越来越清淡、估值越来越低,陆续会有更多的垃圾股成为仙股,被严重边缘化。即使不退市,也会成为不退市的退市股。
入摩难改A股窘境
主力多头22日本想借MSCI等利好,在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上面大举做多,并利用权重板块的优势,在沪指上面高举高打,但由于市场整体量能不济,跟风追涨意愿不强,却二八分化非常明显,导致两市大盘在上午的大涨过程中,成交量始终放不出来,最终功亏一篑。
最近两个交易日内地股市的表现说明,入摩消息并未改变内地股市的窘境。加上6月也是中国内地流动性最紧张的月份,普遍的差钱效应势必殃及股市,既缺乏投资价值又缺乏投机空间的股市,既无法给投资者可持续的可预期的回报却总是让投资者受伤的股市,在资金争夺战中处于下风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下一篇::任何共享经济都须经过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