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并不单纯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7月10日

颜安生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美国一直扮演着全球经济引擎的角色,美元成为了全世界通用的国际货币,而美联储不仅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甚至也成了全世界的中央银行。也正是因为如此,美联储的议息会总是令全球金融市场为之注目,加息或者减息的举动不仅牵动着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神经,而且也令全球投资者神经紧张。

从2000年至2017年6月份,美联储一共加息了18次,降息了37次。2000年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6.5%的水平上运行,从2001年至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降到了1%,此后在1%的水平上运行近1年。从2004年6月起,利率重新上扬至2006年6月,利率从1%上升到5.25%。之后美国在5.25%的水平上维持近一年后,又重新步入降息通道,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利率从5.25%再次下降到了1%。2008年12月,美联储将目标利率再次下周至0到0.25%的区间上,这一水平持续到了2015年12月,才上调了0.25个百分点至0.25%到0.5%的区间。

17年间加息18次

正常情况下,美联储加息或者减息的依据首先要考虑的是美国国内经济的表现,譬如,如果美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资产泡沫明显,失业率高企,那s,为了抑制通胀率,提高就业率,化解资产泡沫,从而保持美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美联储就需要采取收缩货币政策的加息行动;相反,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收缩迹象,那s,就要通过减息来刺激经济。当然,如果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总体表现良好,加息抑或减息都不会让美国经济出现较大的异动,在此背景之下,还会考虑到美联储的加息或者减息行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总之,在以往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盘子里,保持美国经济健康稳定是其中心工作,而兼顾国际经济的承受力则是其次的参考。

但是,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海啸以来,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快十年时间了,美国经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美国经济呈现复苏的势头,但经济表现时好时坏,极不稳定。在金融海啸过后不久,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多次向外界吹风,指美国经济料将很快走出困境并很快出现强劲复苏,但美国经济的实际表现令伯南克的预言一次次落空。当美联储发现正常的货币政策手段已经无法刺激美国经济,便开始采取一些旁门左道的办法直至无所不用其极。譬如,早在2012年开始,伯南克就一直嚷着要加息,但直到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才在9年多之后第一次进行了象徵性加息,也标誌自2008年底金融海啸以来美联储一直奉行的超低近零利率政策终结。

加息背后不单纯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至0.5%调升到0.5%至0.75%。这是美国一年来首次加息、十年来第二次加息。2017年3月16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就此上升至0.75%至1%,这是美联储近10年内的第三次加息,也是特朗普正式上任后的首次加息。2017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基準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0.75%至1.0%上调至1.0%至1.25%。美联储维持了近来每隔三个月加息1次的节奏,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4次加息,今年内的第2次加息。而且美联储还预期,今年会再加息一次。

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来,美国的经济表现其实差强人意,根本无法为美联储近期的频繁加息提供依据。数据显示,近期美国通胀疲软,今年4月,美国CPI同比增速自2015年底以来首次跌至2%以下。此外,美联储主席耶伦所看重的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也将处于1.5%的低位。在联储利率公布当日,美国公布的CPI和零售资料均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失业率虽然降至4.3%的历史低点,但就业增长并未带来预想中的通胀回暖。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长停留在2%,而从近几年来的数据看,美国的经济增长后劲乏力。本来美联储应该继续维持低利率而不是加息,显然,加息之举的背后并不单纯。

上一篇:职场新人省钱储钱有方
下一篇:北向通后应尽速南向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