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年初以来的强势表现,近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肯定。其7月28日发布报告称,相较于美国的短期基本面,美元被高估了10-20%,而IMF认为,欧元、日圆和人民币估值与基本面基本一致。
人币估值符合基本面
自2015年8月11日中国开启汇率改革,到今年年初人民币出现暴风骤雨式的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从最高的6.05直落到今年年初最低的6.95,最大贬值幅度达到9000多个基点或14.876%。而自今年年初开始,这一势头得到逆转。在各方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将很快破七,甚至有机构看到年内将贬值到7.25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对美元却峰回路转,反覆升值,到上周最高升破6.73关,最大升值幅度达到2200个基点或3.1%。
而今,这样的态势得到广泛的认可,IMF更明确了人民币估值符合基本面,这让人民币今年年初以来的升值受到肯定。
当然,人民币年初以来的强势,更多的是因为美元转趋弱势。在美联储年内第五次议息会议上周低调结束后,本就疲弱的美元指数再次刷新近13个多月以来的新低。与之相对应,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则在7月27日再度创出近9个多月以来的收盘新高。
而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强势得到基本面的支持。IMF报告称,尽管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与基本面基本一致,但IMF模型显示,与期望的政策有很大的分歧,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IMF称,中国经常账盈余在2015年和2016年下降后再次增长,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经常账盈余。
破七不再是选项
随着形势的逆转,现在几乎已经没有机构再高调看空人民币了,今年上半年做空中国的机构亏损巨大。而人民币对美元年内破七也不再被人提及。IMF的年度外部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外部经常账赤字越发集中出现在诸如美国等某些发达经济体。
整体而言,尽管所谓「美联储货币收紧步伐还将延续」的论调仍时隐时现,但国际外汇市场的主流投资者却在持续选择「用脚投票」。综合美联储未来在加息、缩表等方面可能继续面临的重重困难,以及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导向等因素,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稳中偏强,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币保持强势更多的支持还来自中国经济的强势表现,今年上半年6.9%的增长足以说明问题。今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之所以不断震荡下滑,其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以往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将强势领先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预期,持续被现实证伪,上周IMF再次下调了对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而年中以来,国内外重要组织和机构却在纷纷提高对中国经济的展望。
王长久
下一篇::热钱涌动 人心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