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周打了一个喷嚏,中国内地股市就跟着来了个大地震。随后美股掉头追涨,A股本周就来了个两连阳,儘管周二行情还在持续,但市场的软肋还是暴露无遗。
市场热点无法持久
周一市场的热点在创业板,周二市场的热点转换到次新概念股,其尾盘强势拉升,16只次新股涨停,对沪指及创指均起到「强援」作用,创指也因此翻红。这显示内地股市仍然是在用热点的频繁转换来维繫基本的热度,而周一创业板的疯狂表现更像是一场补涨行情。
而周二行情更有主力护盘的迹象。中美贸易战的冲击让内地股市震荡加剧,主力进场护盘迹象明显,银行板块儘管也有所回落,但对大盘提振作用依然明显。
美国开启贸易调查的后续发展仍将对A股产生影响,儘管相信冲击是短暂有限的,因为中国对美出口仅佔中国GDP的不到5%,虽然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而言仍然很重要,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更加依赖服务和消费,美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将继续缩小。因此即便美国贸易制裁措施实施,对中国造成的冲击也不会太大。但是,其对市场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
最大的软肋是缩量
内地股市还有一个软肋就是无论上周五的暴跌还是本周一的大涨,抑或是周二的继续走高,一个阴影挥之不去,那就是持续的缩量。
上周五大跌,两市场成交额放量到5359亿元,而本周一大涨两市成交额快速缩量到4721亿元,周二更缩到4551亿元,跌时放量涨时缩量,显示目前行情主要还是存量博弈,没有得到场外资金的响应。
去年11月29日上证综指曾经站上3301点尔后后撤,最低到了3016点;今年8月2日上证综指最高到了3305点,上周五撤退到3200点线。内地股市之所以两次过3300点而不守,之所以慢牛不过3300点关,核心问题是市场成交无法有效放大。今年上半年的峰值还到过7100亿元,到了下半年成交额并未随着国际资本的买入而放量,这说明内地股市的信心远没有恢复。现在的A股不差外部环境配合,也不差内地经济数据的支撑,而核心的是差信心。
成交量无法持续放大,而是持续在缩量,而扩容的脚步在继续迈进,股票的供应在持续扩编,而市场的资金在萎缩,内地股市行情的走向也就明白了,除了热点频繁地转换,除了板块之间的此消彼长,A股只能维繫基本的温度以配合扩容的脚步,指数上大跌不容易,因为主力护盘现在是绰绰有余,大涨也不容易,因为缩量注定了慢牛行情的性质,要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时机似乎还不成熟,毕竟这还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
王长久
下一篇::恒指年初至今升24% 未来续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