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不到五个月,中央政府一直为内地经济把脉,争取2017年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甚重视抑制融资需求主体的「融资冲动」。由此可见,防风险去槓桿仍是中央定调的金融稳定主题。无可否认,若能成功压制市场上无效融资需求,将大大有利具备良好基调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之有效营运发展。
结构改革未完成
目前,去槓桿及善用资金为国家重要的议题,始终内地经济挑战仍在,目前内地结构改革任务远未完成,在改革初段,供给侧收缩了供应,带来价格的上升,改善了景气度。参考目前最新宏观经济形势,内地经济在年内将可保持韧性,但前高后低的趋势难以改变。
不过,内地不同行业的景气度亦有分别,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正如笔者所言,内地经济仍面对不少挑战,出现L型经济的机会不可以忽略。尽管内地经济自身的增长动力不断在加强,但政策性的保增长成分仍在,将有可能掣肘内地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增长依赖政策托底
在今年上半年,内地民间投资增长7.2%,而基建投资增长16.8%。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远低于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且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故此,笔者可以判断,内地经济增长某程度上,仍依赖于政策托底。
此外,尽管环球经济呈现好转,但内地的经济增长仍需靠去产能去库存所拉动,这将有助内地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出清,但较难形成一种全新的稳定增长动力。
由于国家结构性经济改革尚未完成,去槓桿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故此,就内地经济整体而言,笔者认为槓桿率仍未回到合理的水平,参考以往历史例子,任何由槓桿所拉动的增长基础一般并不稳固,这类型的增长亦难以持续。故此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态度的担忧,尤其是在防风险的领域,绝对是有原因的,这对投资市场亦有一定的启示。
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
下一篇::缩量暴露 A股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