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珉
习近平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虽然没有提到中国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但今年仍然看涨,实际涨幅也应该与2017年可能的增长幅度相差不远。原因很单纯,因为中国可投入实体经济的资源仍然充裕,需求强劲,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低效投资的概率也会适量减低。
新增长点优化经济
其中,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将提振中国国内消费;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和绿色低碳产业可主导製造业升级和发展;基建稳定内地投资规模;发展「一带一路」能抵消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服务业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消费。以上的新增长点将优化中国经济,实体经济能向较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已经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制订了一条路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今后几年经济政策发展有启示,笔者也看重今年「两会」决定谁来具体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各範畴工作。这一点对内地经济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例如在2015年和2016年「两会」后,内地股市和楼市都曾经出现过大幅波动,而这样的情况却没有发生在2017年的「两会」以后,说明即使路线已经确定了,不同人来制订和执行具体政策,效果会很不一样。而在今天,内地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本港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管控金融风险会是一个看点。如前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潜力和动力,但由于当地货币存量和债务都高企,存在着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
儘管中国的金融风险并不特别高于某些经济体,但如果发生了危机,经济增长就必然受阻。控制宏观经济槓桿率,管控地方债务;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导向的金融服务,放缓房贷增长等值得关注。
中国的现行货币政策仍是略偏宽鬆的,M2增长率仍高于经济增长;M2与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反映了增加广义货币供应对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小。从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M2增长率大体在逐步下调;按此趋势,中国M2可能会在2018年低于GDP的增长率。
财富鸿沟有可能改善
内地传媒近来频繁提及实施房产税的问题,这个问题应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及其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部分。但房产税是否能在2018年出台是未知的;在内地,有人主张实施房产税,社会上也有许多杂音。正是这样,谁来主管经济就显得很关键。
扶贫也是2018年中国经济政策的看点。近些年,中国收入差距在下降;但我看财富差距应该还是没有得到显着的改善。随着货币供应和资产价格增长放缓,中国的财富鸿沟未来有可能得到改善,这样的情况在今后几年会有所体现。
概括来说,继今年后,明年中国经济仍将注重发展实体经济,计划下的资源配置却抑制投机活动和资产市场难以过度活跃。
在国际上,美国经济复苏和加息周期在新的一年裏也将持续,特区政府和市场普遍认为香港来年GDP增长可以看高一筹,但资产市场的表现却仍然会受到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影响,这影响在2018年下半年后会比上半年较明显。
下一篇::新一年A股难改慢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