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利丝路建设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9日

作者:淩昆

新年伊始,法国总统马克龙即来华访问,并与习近平一同为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这不单是两国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能源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的重要範例,其意义及影响值得探讨。

中法核电合作见成果

马克龙到访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带来的庞大工商代表团签订了200亿美元合作协议。但这些都是中外合作的典型及基本动作,唯有其中的揭牌活动至为瞩目。中法核电合作源远流长,始于上世纪70年代,首个项目大亚湾核电站效果良佳,不单为内地及香港提供电力,还是中国在民用核电上的重大突破,为中国掀开了这方面大发展的新天地。其后合建的台山站1号及2号机组意义尤大,使用了最先进设计之一的第三代欧洲压水堆EPR 1000方案,比大亚湾的二代半技术更安全可靠。台山两机组为全球同类机组的第三、四个在建项目,之前已有芬兰及法国的开建。揭牌报道中最为关键者是「首堆」两字:预计今年可正式营运的台山1号将成为全球首个EPR机组!中法合作过去带来了中国第一,现时还带来了世界第一。中国能后发先至,比之前两个欧洲项目首先落成,既有吸收先行者经验的好处,但更根本的是凭藉强大的建造及製造工程技术实力超前,反过来提供先行经验。这自可给中国带来良好的海外开发前景:英国的Hingley核电站便由中法合力承建,中国的参与不是选项而是必要者,EPR实际上已成了中法共有技术。今后在海外特别是欧洲开建的EPR核电项目,中国都应可分一杯?。

美国由西屋公司设计的三代压水堆AP 1000也在中国有四个机组在建,有的已接近完工开运。由奥巴马政府批出的30年来美国首个新核电站,为保建设顺利,已有美国公司签约由中国提供技术支援。世界首个AP 1000机组极有可能也在中国建成,中国是唯一能同时掌握欧美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装置「华龙一号」亦在建造中。中国还有世界首个「球床」技术商用核电反应堆在建造中,沙特阿拉伯已与中企协议引入该技术。当上述各型机组落成并运行后,中国核电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应用成果均将领先世界,甚或是遥遥领先。这对世界核电及整体能源市场有重大影响不言而喻,相应产品及技术的出口前景可观,中国发展也不愁再见能源瓶颈。

冰海丝路效益高

中法核电合作已出现了开拓第三方市场(英国)的典範,今后将可在欧洲以至其他地区採用,还可伸延至其他领域包括航天航空及通讯等依託先进科技的产业。这更可成为「一带一路」及相关经济走廊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形成中法在丝路上共建共享的新格局,从而推动此类模式的国际协作。

丝路能源合作自然不止于核电一项,最近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在中国参与下,成功开发俄国北极圈内阿尔马半岛气田,首只液化天然气(LNG)船已开往中国,普京还亲自按钮启动装船,对项目的重视可想而知。该项目投资270亿美元,本因美国制裁而难以进行,但中国大力支持,除借贷120亿美元外,又在开採及设备(如钻机及LNG船)上作出主要贡献,建成了当今北极圈内最大气田。该项目又同时推动了北极航道的建设和营运,初步形成了冰海丝路,经此由华东通往欧洲因省时省钱效益更高。在这基础上,将来还可开发其他北极圈资源,除油气外,还有渔业、其他能源、矿产、畜牧及旅游等,都有良好发展前景。例如冻土下的可燃冰,苏联曾于上世纪70年代开发,现时可考虑恢复。

在冰海丝路的基础上,随开发扩大又可形成北极圈经济协作区,为北冰洋沿岸各国及中国带来无限的新合作商机。从中国东海北上出白令海峡后,转左西行可达俄国、欧洲,转右东行则为美国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方地域。此航道估计可为来往上海纽约省去约两周船程,而中国企业将投资阿拉斯加油气开发,若落实,中国在北极区的投资活动将又大进一步。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市场,加上在北极的开发营运能力,对国际能源市场必将带来新的影响,市场话语权自可随之上升。

上一篇:美政府关门 人币升值压力陡增
下一篇:货币收紧 升市转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