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记】中美经贸博弈分析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5月03日

上周以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焦点,上周四、五,在贸易战的阴影下,美股、港股和大陆A股都出现大跌,颇有山雨欲来之势。

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的实质是中美经贸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博弈争取优势地位。作为另类总统,从特朗普数次破产的经历就可看出他是一个喜欢游走在危险边缘、擅长以边缘政策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因此,挑起贸易战,使用战争边缘策略压迫中国出让较大的利益,是特朗普的重要策略选择。

按照目前的事态发展,特朗普已于3月22日签署了行政备忘录,将对进口自中国的最高达600亿美元物品徵收报复性关税;中国方面,3月23日国家 商务部公布计划向总值30亿美元的美国货品加徵15%至25%关税。

根据双方的时间表,我们认为,目前的紧张局势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第一种情况,中美在大规模贸易战开打前达成协议,贸易战偃旗息鼓。第二种情况,虽然双方都不想打贸易战,但美国的要价太高,中国无法接受,或因某些其他原因,双方一时无法达成协议,这种情况下,双方虽不情愿,贸易战却又不得不打,中美双方可能各自採取的对策和优劣如下:

贸易战难持久 后市乐观

美国的优势﹕1)中美贸易的逆差方,互相加徵关税受到的伤害会较小;2)有较丰富的贸易战经验、全球最大的市场,具备较大的全球影响力。不过,美国的劣势﹕1)特朗普政府的领导力不强;2) 单边向其他国家施加出口限制,不顾及WTO的多边协议,道德形象不佳等等。美国的策略或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快取得贸易战的胜利,树立各方面对特朗普的信心。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优势﹕1)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吃苦耐劳的人民、自身有广大的市场;2)是美国大豆、飞机的最重要市场等等。中国的劣势是中美贸易的最大顺差国,受加徵关税的伤害较大、美国的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仍在中国之上。中国策略或是尽量令美国人民感受到贸易战带来的痛苦,不主动升级事态,保持受害者被迫自卫的形象,争取各方支持。

根据双方的特点,若不幸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美方最佳策略是速战速决,迅速取得胜利;中方最佳策略则是不让美国快速取得胜利,拖长贸易战,令美国人民感受到贸易战带来的痛苦。不论贸易战是否开打,我们都不认为贸易战会演变成一只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黑天鹅」。

在贸易战是否开打明朗之前,估计大市可能震蕩寻底,短期上涨机会不大;但考虑到贸易战已被广泛预期,市场再大跌的机会也下降。如果贸易战打不成,未来市场或向上突破;如果贸易战正式开打,预计市场或短期向下突破,但基于我们对贸易战难以持久的判断,后市展望仍然乐观。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杨玉川

上一篇:香港中小企的两大挑战
下一篇:油价弱长息中线将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