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聪/文
油价跌至负数,现虽「拨负返正」,但长线仍然黯淡。短线看淡的藉口虽是满泻,但美国不少油井已停产,无形之手已在发挥作用。长远一点看,任何价格都离不开供求,而对油市这类供应欠弹性(供应曲线偏垂直)的市场,价格对需求较对供应变化敏感。所以,产量多固然是跌价原因,但需求减之因素更见功,而这可分收入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即整体宏观影响。油是资源,其整体宏观因素便取决于全球经济好坏 今时今日这方面已毋须多赘了。替代效应则是石油跟其替代品的相对需求。石油污染,洁净能源佔总能源使用比例由昔日的零头到今天已近三分之一。汽车佔石油需求约半,早有预测指电动车将于五至十年后普及,届时用油势将减半,这才是油价致命一击。
此等能源替代其实在一个世纪前已发生过。19世纪工业革命前,人们都是烧柴。工业革命出现蒸汽机后,发觉烧柴效能低,遂转烧煤,这尤于19世纪末铁路革命后,火车出现使之大行其道。其时其实已有石油,只是未普及,直至飞机面世、汽车流行,石油需求才急增。这正是一、二战之间,大萧条前的1920年代,当时煤价也风光过,但一场大萧条后,煤价从此没落。是否熟口熟面?一场金融海啸,油价亦由此没落。
从19世纪末起至二战时期的美国无烟煤批发价(早年只计纽约港口,故两价有异)与约一世纪后的油价比较,可见两个行业周期皆已见顶。依图所见,百元油价已无望,但重返半百却非难事。从近年油产成本曲线所见,中东最便宜的也每桶15至40美元,还未计炼油、仓储、运输等额外成本。换言之,即使油商白做,油价也20至40元。
三年半后付运的纽约期油价现于40美元,较远期如八至十年后付运的则50美元;按近十年CPI趋势预测,未来十年累计通胀17%,即这十年后的5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2.5元。
facebook.com/kachung.law.988
lawkachung@gmail.com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