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送孩子出国,皆因这三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3月06日

作者:唐映红

提高中国高校普遍的就读性价比,才是留住优秀高中生源的不二法门。

3月5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的全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发言中建言,针对优秀高中生纷纷出国读书这一现象,他呼吁建设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

应该说,施一公代表所提出的这项建言,很接地气,全国各城市那些最优秀的高中学校,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出国读书。而且,对于经济条件稍微优越一些的城市中产家庭,也越来越多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优秀高中生出国读书,客观上造成我国优秀高校部分优秀生源的流失;同时也对高中教育,甚至一些高校的大学教育带来一些沖击。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出国读书,反映了我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也使越来越多出国读书的学子学成后回国就业,带来中国教育所缺乏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念,对于中国本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不过,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产家庭热衷于将孩子送出国读书,也确实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沉屙。施一公代表呼吁建设一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大学,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确实对于留住优秀高中生源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夯实中国教育的根本。

首先,中国高校招生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早已不适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一个学生的天资恰好不在考试涉及的能力范畴,他就只能 扬短避长 ,既勉为其难,又难以取得好成绩。

其次,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相当不合理。因为种种原因,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过于简单、苛刻、粗暴。学校行政部门为了防范各种风险,往往不合理地限制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高校期间除了读书,很少有机会发展其他的能力。

特别是,中国高中学校相比于欧美的高中学校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高中阶段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中国高中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将大量的时间、经曆用于应付枯燥、单一的高考;而欧美高中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要轻松得多,因此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发展人格和社会性。

再者,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着 创收 的难题,越是基层的高校,越是想方设法留住招录生源,学生家长交学费,学校就负责发文凭。这就导致大多数中国高校严进宽出,只要大体上能应付学校的要求,基本上没有学生不会按期毕业。这就导致许多中国高校,特别是基层的高校大多数学生在求学期间基本上是混日子,反正稍微应付一下就能毕业。通过这种严进宽出的放水式颁发文凭,许多通过高校教育的毕业生完全没有达到相应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形成就业市场上徒有高校文凭却竞争不过中专生的怪现象。

提高中国高校普遍的就读性价比,才是留住优秀高中生源的不二法门。这仰赖于教育政策部门对中国高等教育以及高校的正确认识,以及切中肯綮实行导向性决策纠偏。(
作者系高校心理学教师
)

上一篇:惨剧的受害者该不该坐牢?
下一篇:姚主席面前没有坦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