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海隧道及周边连接道路的交通挤塞问题,已经困扰了香港市民很多年,近年更有恶化的趋势。简单来说,是现时过海车辆集中使用红隧和东隧,导致长长的过海车龙只能以慢速移动,造成交通挤塞,令到过海及非过海的车辆和乘客都要默默承受塞车之苦。
政府进行详细研究,并提出纾缓方案。有关政府部门早前已向交通谘询委员会介绍研究的详情,委员认同研究的方法,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建立和调校具清晰科学基础的运输数值模型作推算,以调整隧道费把需求合理分布于三条过海隧道。
我认为部分人士聚焦讨论政府建议的隧道费调整水平是否对驾驶者有利,是忽略了问题的核心,因为交通挤塞已令所有过海隧道的使用者(包括驾驶者及公共交通乘客),以及很多非过海车辆上的市民浪费宝贵时间及产生其他社会成本。
根据运输数值模型推算,政府建议的隧道费调整方案能透过纾缓交通挤塞,为公共交通乘客节省每日平均19400小时,即每年超过700万小时。此外,实施隧道费调整方案亦可以鼓励驾驶者选择较短的路线,平均每日可节省总行车距离约23000公里,即每年节省超过800万公里,所减少经车辆排放的废气,可以改善空气质素,并减少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为整体社会带来重大利益。
据了解,作为合理分布各过海隧道交通流量的整体方案的一部分,政府亦会为使用西隧的专营巴士缴付西隧隧道费,而所节省的费用会用来减低将来整体巴士费加价幅度,减低乘坐专营巴士的广大市民的票价负担。
无可否认,政府建议的隧道费调整方案会令部分继续使用红隧或东隧的驾驶者多付隧道费,但他们可以节省过隧道的时间,而当他们并非使用过海隧道时,出行时间亦会因隧道周边连接道路更畅顺而减少。
从整体社会利益角度来看,政府建议的隧道费调整方案值得支持。
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 张仁良


下一篇::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