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湾区助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3月17日

用好湾区助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各大经济体发展的共识,而粤港澳大湾区想要成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湾区,也离不开创新驱动的力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创新科技走廊建设。

在大湾区规划出台之前,珠三角地区就一直是内地高精尖技术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大湾区将「广深创科走廊」範围延伸到了港澳,可集中优势力量,有希望助力香港的科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并在大湾区培育出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加之香港发达的金融业以及澳门地区发达的服务业,金融创新、服务业创新的前景也可进行展望,以此期待完成大湾区产业融合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立法会答问环节,对于规划纲要提到要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她形容这是特别对香港说的,「利用香港、由香港主导去打造这个国际创科中心」。她指出,有外国机构参观过香港及深圳创科发展,撰文形容创科加大湾区等于「硅谷和华尔街」加在一起的效应,香港应该循这方向落实纲要发展。

加速形成「前研后产」模式

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有关部委随即推出科研资金「过河」、支持本港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同时,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广东科技计划。

然而,要推动科创发展,除了科研基建和资金,培养创新、创业的氛围,以及促进科研「落地」同样重要。香港只要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腹地资源,一定可以在创科中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香港在基础研究领域应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国际化和科研实力强劲的优势,将国际化的科研网络在大湾区内进行分享,最终令大湾区形成「前研后产」的产业链模式。

纲要提出,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包括支援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本港市场规模太小,是创科产业发展一大障碍,大湾区广阔腹地,正好有利本港打破瓶颈,加快科研成果市场化。

中央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让香港传统优势产业在湾区中继续得以发挥、巩固,更是将香港研发教育优势与广东製造产业链优势结合,共同促进创科发展,打造香港成国际创科中心。大湾区完整的现代产业链必将有力地推动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形成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创科中心并驾齐驱的宏大发展格局。

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常委 杨华勇

用好湾区助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用好湾区助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上一篇:两会报告涉台内容深具意义
下一篇:「赵宇案」召唤法律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