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神州】汛情下应否建水库水坝?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8月03日

作者:李哲

内地近日汛情严峻,身处长江上游的武汉,水位一度创出有纪录以来最高,许多水库、水坝均要开闸排洪。有些向来是反对派的声音因而质疑:「内地的水利建坝工程不过好大喜功。你看现在排洪便令下游沦为泽国!」究其实,这种批评合适吗?

暴雨防汛 乾旱发水

批评从来容易,但敢问一句,倘无相关工程的话,亦即没有水库水坝储住洪水、闸住洪水,下游汛情会不会比今日还要严峻?社会常常有个迷思,例如批评楼市愈调愈升之类,不过批评者却没反思,一旦没有调控的话,难道楼市又不会上升?甚至比没有调控时升得更厉害?的确,就似今日疫情,其实亦有愈封城愈多人病的「现象」,毕竟封城并不能够完全令病毒传播链消失,同一情况亦可形容愈是减息派钱,经济愈差及失业愈多;但关键是,类似政策措施真箇毫无益处可言吗?有时候,求医吃药也不会马上药到病除,但人们不会轻易说愈医愈病;凡此种种的愈去解决问题、问题愈不见解决的说法,都是一种谬误。实际处境是,解决方法多少发挥作用,只不过尚不足以扭转劣势而已。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令全球极端天气加剧,例如要不长期乾旱、要不暴雨成灾;于此基础上,世界绝对须要更多水库水坝而非更少。不是吗?水库水坝既可在雨量大增时储蓄水资源,继而纾缓汛情,还可在乾旱时释出活水,解决人们及农业工业等的用水需要。若然没有水库水坝,那幺暴雨下的灾情必更严重,到乾旱时的用水矛盾则必更尖锐。现在内地之窘,一来是先天地理气候所致,试问谁不知道由数千年前的大禹治水,中国每年都要经受汛情挑战?正正由于水库水坝工程,近年汛情已经明显纾缓,就如香港也不用像上世纪般,经常要发起什幺华东水灾筹款活动。二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今年内地暴雨比往年严重得多,自6月初已常常暴雨,所以水库水坝的水位才一直上涨。三来,是在所谓「好大喜功」的大工程下,内地水库水坝也出现「供不应求」之窘,即储水量居然无法应付大量暴雨。

理顺水资源兼可减排

好了,接下来,在气候变化中短期无法逆转的大前提下,内地应否建设更多、更大的水库水坝?这大概是一个方法──这固然跟文首的反对意见相反。此外,参考大禹治水经验,使用分流办法又是否可行?大禹智慧当然富有价值,但这仍须现代化的管理配合。其中,将长江过多的水资源,分流引导到北方的乾旱地带,譬如加快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建设,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了。目前,内地便制订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当中结合古代分流与现代蓄水的技术,旨在理顺不同地方的水资源供求失衡状况。

当然,水库水坝多少会影响自然生态,但对比任由洪水氾滥,或坐视各地水资源失衡,相关工程到底利多于弊,也莫说当中渗入水力发电等一物多用、物尽其用。事实上,除中国外,世界各地亦应多建水库水坝,在暴雨时多蓄水,继而在乾旱时发水,甚至争取藉此增加洁净的水力发电比重。这样的话,自然可群策群力,一起研究利用水库水坝进一步趋利避害,包括将控水、发电的好处最大化,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办法,乃是减少碳排放;但治标而言,水库水坝亦是箇中办法,而水力发电则一定有助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上一篇:蔡英文难以「反制」香港国安法
下一篇:人民日报:香港立法会不能沦为「揽炒夺权」的武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