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医生炫富的微博火了,认证为「泌尿外科执业医师」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在网上晒出新买的一万多元一件的羽绒服,医生哭穷很常见,炫富倒是头一遭,意外挑动千万网友敏感的神经。
再恨不能恨医生?
谈什幺都好,就是千万别谈钱,谈钱伤感情,医生谈钱更是了不得。然而,与以往类似的炫富事件不同,这位医生非但没有因为事态的扩大化躲起来,或者做一些越描越黑的辩解,反是大方地站出来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称十分反感医疗圈总是哭穷,他每年买衣服花20万,本人已有3套住房,正準备买第四套,年收入百万。
与以往炫富新闻骂声一片截然不同,名列前茅点赞过万的评论中居然大都是支持理解该医生的声音,而且是相对理性的。
由于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专业技能要求高,要成为一名合格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做到优秀、顶尖所付出的代价更是不可想象。因此,从古至今医生都属于高收入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尤为甚之,医生不仅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颇受公众尊重。「我想鼓励更多的人学医,也想给年轻医生一个希望,你只要认真干,一定能熬出来。」本以为是炫富,结果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恨不能恨医生。故此,医患矛盾的黑锅,当然不能由「万元羽绒服」来背。
两极化与暗箱化永存?
那幺这样年薪百万的医生,是否在中国医学界具有代表性呢?据《2015 中国医务人员薪酬》调查显示,2015年医生的人均年收入为7.7 万元。但另一方面,在大中城市公立医院的年轻医生饱受经济困扰的同时,资深医生的收入却超越普通人的想象。一位北京市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就表示,有名医生或科主任不缺钱。小医生们穷死,主任们富死,正规的工资收入只是零头,病人红包、药品及医疗器械回扣、飞刀走穴等灰色收入才是大头,年薪百万的医生比比皆是,两极分化同样在医疗界内部也很严重。
医生的收入不透明,低水平薪酬催生的灰色收入盛行,因而政府并不能真实地了解和控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是十分罕见的。而这种畸形的行业及其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是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何时切除仍是一个未知数。锺南山曾呼吁推进医改:「我不是想增加医生的收入,只是希望将灰色收入转化为正当透明的收入。」
医疗改革的方向就是破除「以药养医」,改为「以技养医」,炫富医生的收入状况,似乎印证了医生贫富分化的两极性,也恰恰验证了「以技养医」的可行性。
路人甲
下一篇::批评罗尔,也要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