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罗尔,也要有底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2月11日

作者:杨于泽

道德不仅有确定的原则和底线,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范畴,不是说批判的力道大、分贝高,道德原则就能够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

罗尔,前《新故事》主编,女儿不幸罹患白血病,在微信上发起营销式募捐,却隐瞒家有3套房的事实,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他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没人关心我的女儿,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这被很多人理解为一种自我辩护和无理取闹。

特别是罗尔公开解释自己三套房子的用途后,舆论再次炸锅。他坦言:深圳的房子是要留给儿子的,东莞其中一套是现在的老婆名下的,另一套是以后养老要用的。舆论指责罗尔的坦诚是赤裸的自私,各种责难甚至谩骂刷屏。

应当说,罗尔的做法和说法在道德上的确是站不住的。罗尔女儿得白血病并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是真的,但罗尔隐瞒自己有三套房的事实,通过在网上 晒惨 、 说苦 博取公众同情并给予 打赏 式捐款,具有某种 骗人 的味道。至于 房子留给儿子,女儿由网友领养 式思维,的确不够正大。

但是,是非辨明,原路径退回捐款,网上 私募 捐款的原则确立,事情就算解决了。批评甚至谴责一下罗尔,也是应该的,但话不要说过头,否则就有可能滥用 道德高地 的优势地位。至于说罗尔伤害到社会信任,或者罗尔开启了一个慈善的 后罗尔 时代,就是因果混乱、无限上纲、想得太多了。

涉及道德言说,不仅指向别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要能够服人,而且言说者要有清晰的道德律己意识。看出别人的道德错误、瑕疵或破绽是容易的,但要用同样的标准烛见自己,就难了。当我们谴责罗尔自私的时候,其实自私正是人性内在的幽暗之处。我们有权敲打所有的悖德者及其行为,但这种敲打不是圣贤对凡人劣行的鞭挞,而只能是人作为人对自身人性弱点的自我惕励。

在批判罗尔的时候,我们不能丢下同情心,只展示那种冷冰冰的 道德理性 。道德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诚实、不自私是道德价值观,同情、宽容、恕道也是 道德命令 。逮住罗尔的道德破绽就往死里打,这已经有失 恕道 。罗尔女儿躺在重症监护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集中全国舆论的力量对罗尔进行不留余地的斗争,这可能是把道义的力量用错了地方。

严格地说,罗尔所犯错误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舆论明显用力过猛,似乎罗尔是社会上冒出来的什幺大恶。由于这种那样的原因,很多大奸大恶并没有受到社会猛烈的揭露与批判。罗尔隐瞒某种事实为患病女儿募捐,反而被舆论聚焦,接受显微镜和放大镜的围观,这样的 自由批判 ,并不公平,甚至是一种转移的宣泄,泛滥成灾,反成为害。有的人仅仅因为一点道理瑕疵,便被网络舆论 扒得精光 ,精神、生活甚至生命都被摧毁,这样的道德暴力,实在应当警惕。

道德不仅有确定的原则和底线,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范畴,不是说批判的力道大、分贝高,道德原则就能够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需要道德劝谕的,不只是悖德者,其实也应当包括言说者以及所有形式上的 旁观者 。是非与善恶要明辨,但道德劝谕要和气,要有 恕道 ,避免因自视为完美的圣人而苛责于人。特别是对待大恶与道德瑕疵,还是要有所区别,懂得拿捏分寸。

上一篇:医患矛盾的黑锅不能由万元羽绒服来擦
下一篇:去山东住3天要登记,纯属开倒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