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拉布」是民心所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02日

反「拉布」是民心所向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李秀恒

儘管有小部分议员不断提出「点人数」,「休会待续」,甚至在立法会外扎营「死赖」,相信亦难以阻挠立法会最后通过修订《议事规则》。

这次修订《议事规则》,主要目的就是反「拉布」,因「拉布」已令香港元气大伤,很多民调均清楚显示,厌恶「拉布」的民意是一面倒的。而今,政客仍想继续用「拉布」手段来阻挡修改规则,可说适得其反,徒惹公众反感。

若要评选最令公众烦厌的新闻,相信立法会「拉布」必是当然之选。近年来,立法会几乎是无事不「拉布」,而「拉布」者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动辄掷物、喊口号和举纸牌的「常客」,剧情重複又重複,公众不厌烦才怪。更不甘的是,立法会共有70位议员,但就因为几个人的「拉布」,便累到整个立法会差不多陷于瘫痪,影响到政府的施政,包括阻碍了很多惠民政策和基建工程的落实。

就以上届立法会为例,4年的会期,总计「点人数」已近1500次,导致流会18次,合共浪费至少450小时会议时间,以及27亿元公帑,这还未计所造成的社会损失。至于今个立法会年度,两个多月来仍是「拉布」不绝,以致立法会迄今连一项法案也没通过,试问公众怎幺看得过眼?

立法会本是为香港立法、监督政府工作和论政的庄严之地,市民大众希望每一位议员,都是能真正为港人福祉办实事,让惠民利商的政策能尽早推行。

一人「拉布」 全港埋单

可惜,部分议员动辄在议会「拉布」,美其名是「为民主,为公义」,实质是以一己之欲来「骑劫」议会。他们常把「为民请命」挂在嘴边,但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惠泽社群,他们都必定提出反对,阻挠落实,只为阻碍特区政府施政,然后倒过来反指政府无所作为。

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国际都市,竟被几个政客玩弄于股掌之间,其实极不正常。最典型例子是去年7月的医改草案,草案目的是把医委会由28人组成增加到32人,以加快处理医疗投诉,社会大众对此十分支持,立法会内69位议员都没异议,就只有一位代表医学界的议员出于「医医相卫」而提出反对。若按正常程序表决,医改草案必过无疑,但那位议员为了阻挠草案二读,疯狂「拉布」,前后20多次要求主席「点人数」,言明要「拖死」草案。结果这条全港支持的草案,最后仍因议会内有一个人「拉布」而告吹。这对所谓「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精神,可说是一大讽刺。

修改规则 势在必行

不过,时移势易,修改《议事规则》已事在必行。当中有两条是最针对「拉布」的:一是把立法会全体委员会的法定人数,由不少于全体议员一半(现为35人),大幅降低至20人;二是把召开专责委员会的门槛人数,由20人增加至35人。这一减一加,作用微妙,可大大减少因法定人数不足而流会的机会,亦可减少议员滥开专责委员会,既收窄了「拉布」的空间,也让议会资源不再那幺容易被虚耗。

期待在《议事规则》修订之后,立法会能回复正常运作,洗脱「垃圾会」的汙名。每个议员都应明白,你们的职责是开会而不是製造流会,是监察政府而不是瘫痪政府。现时民心思定,港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有不同意见,但必须是理性地就事论事的立法会,若有议员只晓得在议会内耍无赖,有破坏,无建设,迟早会被淘汰。

上一篇:特朗普「糗牌」千夫所指
下一篇:在「一带一路」进击抢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