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劳工短缺刻不容缓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02日

香港工业总会

政府统计处最新数字显示,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进一步跌至3%,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劳动人口下降及老化的问题不容忽视,虽然按推算,劳动人口未来数年依然有所增长,但于2022年会开始持续下降,而40至54岁的壮年劳动力将于明年下跌3%,55至6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则将上升近5%,可见整体劳动力的结构性老化已经十分明显。

放宽输入外劳

现时劳工处设有「补充劳工计划」,以纾缓个别行业的人手短缺问题。根据该计划,僱主首先要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以及保障他们的薪酬及福利,但如确实未能在港聘得合适的员工,便可申请输入属技术员级别或以下的劳工。

在2016年,共3800多名劳工透过该计划投入本港劳工市场,按年增加32%;其中,在建筑及长者护理等劳工短缺「重灾区」行业,获批输入劳工人数分别达1440及1380多人,按年上升54%及34%,数字的上升反映劳动力的不足。建造业议会亦指出,建造业未来数年仍欠10000至15000名技术工人。就此,香港工业总会已向政府建议针对公营房屋及基建工程而设立「特别输入劳工计划」,以确保上述各项工程能够如期甚至提早完成。

议题富争议性

虽然本港劳动力不足,但输入外劳一直是一个具争议性的议题。早前施政报告、多位官员及不少界别都表示有需要适度输入外劳,但劳工界普遍持反对态度,认为行业薪酬与工作时间不成正比以致年轻人不愿投入基层劳动力才是癥结所在。实际上,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要持续增长,除了人口增长外,必须适当地吸引外来劳动力,以支援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以新加坡为例,2016年非当地劳工佔就业总数比率高达38%。

我们认为现时输入外劳的政策限制太多,申请程序过于繁複,审批需时太长,不能及时满足香港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促请政府正视本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尽快修订「补充劳工计划」,包括就一些确实出现劳工短缺的行业缩短为期四周招聘期的规定;审视通常不获计划考虑的26个工种;调整同一僱主聘请外地劳工相对本地劳工的比例;以及检讨外劳薪酬最少须为本地劳工的工资中位数的规定等。

上一篇:港应义无反顾落实「一地两检」
下一篇:不辱使命 不负众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