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应着眼经济转型及创科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02日

学研社研究员 文武

特区政府日前发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提出多项建设智慧城市的措施及方向,就「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6个主要範畴提出短、中、长期发展的建议。发展智慧城市是全球新经济下的新趋势,香港与一些地区相比,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确是时候急起直追了,但纵观特区政府的这份蓝图,却感到步伐仍不够快。按这份蓝图,再过几年,香港才勉强能追上别的地区今天的水平,届时恐怕又显落后了。

难以追及内地

政府提出的「智慧出行」,主要是要运用智能运输系统及交通管理,让驾驶者可接收实时交通资讯,以遥距方式缴交隧道费。「智慧生活」是要为全港市民提供数码个人身份,让市民能以单一的数码身份和认证进行政府和商业的网上交易。「智慧政府」方面,当局将于铜锣湾及湾仔、中环及金钟、尖沙咀、观塘安装约400支多功能智慧灯柱,收集各类型实时城市数据,如天气、环境、交通等,亦可为市民提供信息和服务。「智慧环境」是指逐步减少燃煤发电,以天然气及非化石能源取代,逐步推行LED公共照明更换计划。「智慧市民」是人才计划,为香港培训、吸引及挽留更多创科人才。「智慧经济」是要促进引入虚拟银行作为新服务模式等。

这六大智慧範筹看似新颖,其实并不特别新鲜,比如,虚拟银行、电子缴付等,在内地早已经是普遍使用的东西;减少燃煤发电,更换LED公共照明,也谈不上是什幺科技领先的新鲜事,反而是早就该做,而政府落后了的事情;向市民发放即时城市数据,如天气、环境、交通等信息,现在也已在普遍使用之中了,市民可以通过随便一部智能手机,取得这些即时的信息,现时由商业机构提供的这些服务,早已走在政府的前面。

看看内地城市的「智慧」现况,就会感到政府这份「智慧城市」蓝图恐怕未能满足市民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内地大城市的共享经济已经十分普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在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大量涌现,而且发展得很快,成了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动力十足,形成内地城市居民的新生活模式。内地的人工智能发展也十分迅速,并且有许多技术已经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中得到运用,比如,机器记者、机器翻译、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公共巴士、物联网等,可以说,新科技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人的生活,推动新型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城市才能让人感觉到「智慧」。

相比之下,香港特区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却尚未找到发展「智慧城市」的正确路径。按照特区政府提出的这份「智慧城市」的蓝图,再过几年,香港最多能够达到内地一些大中城市今日的水平,而按内地城市「智慧」的发展速度,届时香港与他们的差距恐怕越拉越远了。

着眼点应非仅城市管理

特区政府眼见内地一些大中城市,以及国外其他地区在迅速发展新型经济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智慧城市」,也想仿效他们,这是好事,但不能只学其形,而应该学习他们如何发展高新科技,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如何用科技改变市民的日常生活,改善民生。

笔者认为,发展「智慧城市」不能只着眼于改善政府的城市管理,而应该有更大格局、更高的视点,政府应该从发展高新科技,并将最新的科技转化为日常生活和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方面,引领香港的整体经济模式,向新型的智慧经济方向发展,并且用新科技改变市民的日常生活,所以重点应该是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而非城市管理。

因此,发展「智慧城市」应视为特区政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的头等大事,应由特首主抓,最低也应该由财政司司长主持这项工作,然后再统领科技局、教育局、商经局、发展局等政策局,广纳人才,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才能给香港市民带来新的发展希望,为香港带来新的机遇。

上一篇:施政新风的精髓
下一篇:对新一届港区人代的期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