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需要普通话吗?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1月29日

香港泉州社团联会会长 叶建明

上周,香港高校又闹起一齣风波。浸会大学十多名学生因不满普通话考试太严,豁免率太低,担心过不了关毕不了业,竟然佔领学校语文中心长达8小时。学生会会长带头围攻教师,不断以粗口辱骂老师及校方职员。相信只要看了相关视频、有正常判断的人,都会感到寒心,令人不齿。难怪不少人将这些学生称之为「黑社会」。

学生因为不想考试而围攻老师,匪夷所思。而学生对于学习本国语言的抗拒,更是闻所未闻。事实上,普通话学习有多难?广东话作为部分地区的方言,基本上与普通话是「书同文」,两者读音上也未必千差万别。至少不比学习英文困难吧?

取消普教中留负面影响

据悉,浸会大学去年的普通话首场考试,300多学生,及格率只有三成。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语言教育的失败,政府应当反思。回归之初,一些有识之士和团体推动普通话学习,一段时间很有成效,包括在小学、中学等推行普通话教学,并且实践用普通话教授中文科(普教中)。

但有媒体披露,香港在2009年实施新高中课程后,取消了普通话作为选修科,在中学一时大兴的普通话科和「普教中」便逐渐衰落。原来的普通话教学逐渐由中学热、小学跟热,转变为小学热中学冷的局面。再加上近两年「本土势力」崛起,不时针对「普教中」进行炒作,以及好的「普教中」老师匮乏等问题,使得小学推行「普教中」的热情也在逐渐下降。而且,2016年度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讨论「普教中」研究报告,该报告结论称无证据证明「普教中」有助学生学习中文,在反对派议员人数佔优的情况下,大比数通过无约束议案,促请当局取消以「普教中」作为远程目标。这也对普通话推广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普通话教与学之争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一事件有一个关键字 「普通话」。某些媒体称,学生「揭竿而起」反抗的是「普通话暴政」。在浸会大学的墙上,张贴「我唔想读普通话,要求取消普通话毕业要求」的大字标语。有学生在Facebook上称,参与考试的同学是「受普通话门槛迫害」,声称「会发起行动包括学生会未来会用尽资源全力抵制,以及呼吁同学不要修读普通话课程。」

普通话地位作用日趋重要

香港不需要普通话吗?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普通话是14亿中国人口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以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可以说走遍祖国大地无障碍。当然我们尊重粤语,尊重粤语古朴与独特的魅力,尊重粤语所代表的华南地区独特地域文化,但这并不能成为排斥普通话的任何理由,更不能成为抗拒或者贬损普通话的藉口。

国家这些年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文热也随之走向全球。各国的政治人物、商界翘楚,纷纷对普通话大感兴趣。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孙女阿拉贝拉以普通话熟练地背诵中国古诗,流利地演唱中文歌曲,成为特朗普的骄傲,并专门向习近平主席展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小女儿萨莎在小学就跟随学校学习中文。奥巴马还曾透露,他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的孩子都在学中文。

而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早在2013年就曾说过;「英国学生不应该局限在学习欧洲语言的传统中,应该考虑学习中文,因为中文将是未来商业对话的主要语言。」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为此启动了耗资1000万英镑,约合8800万人民币的新项目「卓越普通话计划」,项目的终极目标是 在2020年,至少要让5000位英国本土年轻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个计划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在英国已初见成效:首批来自14个学校的400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已经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并受到奖励。

外国政商、要人看到的是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机会,中文作为交流工具必将大行其道。事实上在香港,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商业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皆是如此,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是大势所趋,任谁也无法阻挡。不会普通话,在职业生涯中必然会缺乏那幺一些竞争力。有机构在招聘时就明确提出,普通话是技能的「标配」之一。职场永远是充满激烈竞争的。高校对学生普通话培训要求,实在是顺应潮流之举。

当然,如果某些学生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想将香港与内地划个「楚河汉界」而抵制对普通话的学习,那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绝于潮流者,那就由他去吧!

(作者是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上一篇:让驻内地办发挥作用
下一篇:香港现状与乾隆中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