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赵燕玲
香港谈创科发展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市民是否真的意识到了发展创科的重要性,又是否真的看清我们在创科上的落后与不足,香港的创科之路到底应该怎幺走,又会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思考。
日前,港科大宣布计划在大湾区的广州设立分校,初步选址就定在广深港高铁的庆盛站附近。显然,作为本港科技人才培养重地、创科的重要参与者,科大对香港创科发展的出路与方向看得比大数人明白,也更有胆识和远见,那就是,通过在内地办校、与内地合作来弥补香港在创科产业化、土地、硬件配套上的不足;且将校址选在有众多创科基地的南沙区,既可利用区域创科环境和湾区政策支持培养更多创科人才,高铁的便利又可与港区本校发挥协同效应。
创科发展滞后
可惜的是,过去我们在创科上的短视、模糊乃至不重视都制约了近年香港在创科上的发展,才导致今日不温不火的局面。日前,科大3名「创科巨头」,即创校校长吴家玮、候任下届校长史维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大疆DJI董事长李泽湘在接受专访时,都不约而同感叹以香港目前的创科发展水平,很难在湾区担任「龙头」了,足见本港在创科上的落后。但是落后并不可怕,怕的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落后,看不到问题所在。虽然港府强调要发展创科,但实际上由于香港社会创科基建和创科企业的缺失,创科产品没有广泛推广使用,许多市民和企业并不能真切感受到创科对于生活工作带来的改变,对经济带来的提振,因此仍满足于传统金融、地产、服务业的优势,造成了香港存在短期获取暴利、物质利益为先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创科这样前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时间和科研投入,需要对未来有远见的行业滋生。
拆墙鬆绑 大胆合作
其次,香港施政做事都严格遵守程序,太过讲究规矩与制约,也太过保守刻板,一方面这是社会发展成熟的表现,也是本港制度优点之一,但如果依然按照这一套来发展创科,显然是行不通的,对于这样一个极具创新力的新兴行业,我们需要的是拆墙鬆绑、大胆决断,依然拖拖慢慢、保守刻板只会继续制约发展。很简单一个例子,正如李泽湘教授所说,一个创科团队在深圳参加了创业大赛获胜后,第二日团队帐户上就多了50万元人民币,当地政府还主动联承诺当他们注册公司会再给100万元人民币支持。想想按照本港这一套审批,不知要拖到多久才能把资金批下来,而且面对泛政治化氛围,款项能不能拨下来都是个问号。再者,香港要发展创科,必须既要知道自我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我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取长补短,而不是胡乱乱转。我们在教育科研上拥有国际化顶尖的水平,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但由于在硬件配套和产业化上的不足,导致无法转化科研成果、孵化创科企业。因此,要善于与内地合作,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大疆无人机的成功就是香港与深圳合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典範。香港的科研教育令其创始人王滔和团队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能力,研发出了无人机,而他们选在深圳加工,因为同样的产品若放在香港科大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深圳只需一两天,深圳硬件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成熟,更有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市场化,这都是我们需要汲取的经验。
香港创科要走向何方不应该只是我们的一个疑问和想像,更应成为港府乃至全社会一个反思起点,意识到自我的不足与落后,反思为何会造成如今创科滞后的局面并努力改善,善于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方向、规划、目标和突破的勇气,如此,香港国际创科中心之梦才能有实现的一天。
下一篇::开税不如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