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张俊勇
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大片连接土地,目前只用作深港创新及科技园。余下的土地,目前未有明确规划用途。笔者认为,土地闲置的情况,十分不理想,特别是涉及香港与深圳共同可使用的土地,实在有对外示範的作用,亦对未来香港能否融入国家发展步伐,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然有这幺多的土地,深港两地政府为何不放宽土地用途限制,让更多不同企业和团体能够申请发展,善用土地?笔者有以下建议,希望未来这大片连接土地,能为香港和深圳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文化医疗与农业
第一,土地能够用作推动医疗水平发展的用途。目前,香港与内地在医疗服务上仍有很大差异,香港应鼓励部分医疗机构在这片土地上成立分支,以弥补深圳医疗水平的不足。这样不但能开拓香港医疗机构的发展机遇,也能让深圳居民,甚至深圳邻近城市的居民,享用高质素的医疗服务。
第二,土地用作建立创意文化产业。外国大型音乐会,如美国的Coachella音乐节、英国的Glastonbury音乐节、日本的Fuji Rock。这些都是当地很着名的大型音乐活动,每年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观众入场,一同分享音乐。这些音乐会除了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到欣赏音乐,也能把自己城市的音乐和文化推广出去。其实音乐产业也能够创造很多职位,带动港深两地经济。
第三,土地适合发展农业。余下的土地面积相当大,农业也需要大量土地。农业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传统农业,在室外以大面积的土地覆盖,种植不同农产品,当然需要考虑当地的土地质素,然后研究什幺农产品才应大量种植。另一方面是室内耕作,以工厂式规模,配合高科技生产。例如日本的无土耕作,以全自动化工厂,在多层的高楼大厦内种菜,预计每日产量可达30000棵生菜。
法律与教育
第四,香港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够保障未来两地科技发展的权益,以免被侵权。对海外科技人才来说,这是信心的保证。另外,深圳在创新科技上,也一直领先中国其他城市。香港政府可以推出计划,吸引更多本地法律专才,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工作地点,配合未来在创新科技上的法律需求。虽然两地法律制度不同,但希望双方能够以国际準则,共同商讨如何以法律保障科研人员。
第五,部分土地能够用作教育用途,兴建高等教育学府。随着科技日渐发展,不同的领域都需要很多科技人才。两地政府可以将部分土地规划成以创新科技为终点的学园,鼓励当地大学在这些土地上兴建属于他们的科研中心,培训人才。为吸引不同大学在当地发展教育事业,政府可以推出资助方案,拨出土地,减少限制,打造一个拥有学术自由的地方。
这些建议只是一些大方向,详细的土地使用设计仍有待两地政府协商。在土地分配、空间需求、地区设计、区域之间的连接等方面,研究出最好的方案。这些应交由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的部门处理。笔者将促请两地政府合作,共同建设深港两地全新的里程碑。
下一篇::港青是「一国两制」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