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 杨志强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2018年数码竞争力排名报告,香港的数码竞争力跌出全球十大,由第7位一连下挫4级至第11位。香港全球排名在过去几年原有上升趋势,去年更打入十大,但今年又跌至第11位。报告指香港在教育及科研的公共开支、创新科技公司及通讯投资等方面均相对偏少,商业灵活度与通讯科技的整合性不高,导致整体评分下降。
港数码竞争力下跌
香港的数码竞争力下跌,显示出香港最大的弱项是教育及科研所佔的公共开支偏低、创新科技公司及相关投资也偏少。本港回归至今的科研开支佔GDP比例一直处于偏低水平,现时投资只约佔GDP的0.73%,远低于新加坡(2.07%)、深圳(4.05%)等邻近地区。特首林郑月娥表示,现届政府已定下五年任期结束前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由0.73%增加至1.5%,但仍然落后于邻近地区。
滙丰工商金融本月20日公布的《2018香港数码营商市场调查》认为,香港企业未能普及应用数码科技的原因在于香港创新氛围薄弱,以及企业倾向规避风险等因素。调查指,有74%企业认同科技应用有助提升业务,但当中有超过七成企业无计划引入数码科技,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情况与去年相近,未有改善。调查指政府要清除企业应用数码科技的障碍,可从增加企业对数码科技的认知入手。
这与IMD指出香港商业灵活度与通讯科技的整合性不高,不谋而合,切中肯綮。企业的角色不只是数码科技的「实战场地」,更是展示香港决心提升竞争力重要的一环。因此,政府须推动企业使用数码科技。
数码转型好处多
最重要的是,根据Microsoft与IDC Asia / Pacific最新发布的《解密数码转型对亚太区经济影响》研究报告,亚太区各经济体系的数码转型步伐将会大幅加速,2017年香港GDP约有5%来自于直接使用行动应用、云端、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数码科技打造的数码产品及服务,预计在2021年将佔60%的GDP,数码转型有望为香港贡献90亿美元GDP(超过700亿港元)。
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年内,香港有79%的工作都将转型,而目前市场中有60%的工作将重新配置成为高价值的职位,或者将针对数码时代的需求训练新技能。
接受调查的组织主管表示,数码转型能够为社会带来三大益处:一、通过社交互动建立社会凝聚力,获取正确的信息;二、建设更智慧、更安全、更有效率的城市;三、提供更好的教学工具,提升教学质素。
Microsoft与IDC Asia / Pacific对香港有如此乐观的预测,意味着香港有能力做到,但特区政府须急起直追,加大力度推动创科,包括投放更多资源及鼓励企业投资科研;大力培育更多本地创科人才,并吸纳更多外国专才来港;加强对创科公司的支持。
香港政治争拗太多,是拖慢数码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界应摒除政治歧见,齐心协力,抓紧粤港澳大湾区、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及「一带一路」的机遇,增强香港数码竞争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香港创科的优势与潜力,并为香港指明方向,为香港科技发展注入「强心针」。香港凭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在「创新」及「联繫」方面可作出重要贡献,应该抓紧时机,搭建国际创新平台,对接国际优质资源,引进海外技术与人才。同时,应善用落马洲河套区,打破两地不同体制、政策的种种限制,打造创新走廊,推动香港数码竞争力急起直追。
下一篇::房策力度还可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