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邵志尧
1978年世界盃,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那一年笔者只有11岁,对足球和中国那时经济的认识一样都是零,只知道半夜可以不睡觉看首次电视作卫星直播,印象中只有很大的噪音和漫天雪花的纸屑,金发披肩的甘巴斯把荷兰击败,捧起大力神盃。当时的中国对于笔者来说一切都是个谜,只知道母亲每次回乡都挑着一大堆衣服等物资,香港的生活比内地丰裕,仅此而已。
82、86和90年这三届世界盃,笔者在中学和大专时代,足球员曾经是笔者的梦想职业,曾试过踢足球12小时的纪录,由早上7时至晚上7时都在球场上,不管球场上有多热,也曾试过投考愉园青年军去试脚。那时只有24队入决赛周,对每队足球队均了如指掌。中国正在学习阶段,在世界经济舞台只是新手,靠的是辛勤才能过活,虽然过程有点跌宕起伏,正如很多足球员,要做好本能锻炼好体能和技术,才会有出头的一天。
94年世界盃,笔者已工作好几年,并常常到内地出差,适逢其会与上海的港漂一起观看球赛,除了见证森巴足球的威力,也亲身感受到中国已和外国更多接轨,初时还用外汇券,到后已不用,这就是进步。
02年的世界盃,香港转播权落入收费电视手中,笔者试过在中环改装的酒吧(皇后戏院原址)观看球赛,那时正值中午,金融界的人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户主只眼开只眼闭让员工欣赏球赛,森巴足球再次玩弄香港旧宗主。那时笔者是罕有的一批进入中资机构的港人,也意识到内地人进步之快,在笔者服务内地机构的12年间,深深感受到他们已开始熟悉资本主义的运作。那年,中国足球队侥倖进入世界盃决赛周,更扬言有足够实力可挑战足球强国,但最后铩羽而归。受些挫折也未尝不是好事,国家和人一样,挫折令人成长。
06和10年世界盃,香港人流行到深圳边按摩边看球,始终是「一国两制」,香港行资本主义,转播权价高者得,香港人只可以免费看几场重要赛事。内地行的是社会主义,足球为全民可参与的运动,中央电视台统一购入转播权播放给大众娱乐。这令笔者反思凡事向钱看是唯一真理吗?
14和18年的世界盃,笔者感受到中国真的富起来,内地球迷亲身到现场观看球赛,这是国力的表现,是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不需要硬崩崩的数字去证明中国改革开放有多成功,海量球迷的巨大消费能力已说明了一切。
下一篇::大湾区需要创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