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税令人生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8月10日

狮子山学会 吴健华

我早前曾指出,「电器税」实施后,售卖方一定会将税项转嫁到市民身上,转嫁给市民的加幅将会比「电器税」原本所订的更多。原因很简单,官方向电器售卖方加税,为避免利润损失,售卖方首先必然会将责任转嫁给市民,而既然官方帮忙搭了棚,如不藉此机会再加多一点,岂不是很蠢?最起码要将因「电器税」而带来的新增行政开支都转嫁给市民。这幺简单的逻辑,根本不是什幺複杂的商业议题,但对于某些坐在冷气房以政策制订者自居的官员,则可能真的不懂,即使早知道带来的影响,亦可推诿给商人说是「商业决定」。

何谓自由市场?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最好政府什幺也不要干预,否则在政策倾斜下,只会令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行业龙头得益,处于下游的经营者却走向灭亡,某间在港上市的造纸公司便受惠于内地环保政策,减少了竞争,股价节节上升。同样,香港的「电器税」亦会带来寡头垄断的结果,现在已有小型回收商指,因官方只让一间大型回收商回收指定电器,有利益输送之嫌,且在垄断下大幅压低回收价,令小型回收商在转手时赚不到利润,随时要退出市场,而一些服务街坊多年的小型电器舖也指「电器税」令生意下跌六至七成。估计在这场官方炮製出来的不公平竞争中,大营电器店只须提供短时间的减价促销、加强与回收公司合作提供服务,便能抢佔市场份额,垄断市场,小型电器舖最终只会维持不了而相继结业。

以下是我日前在旺角某间模型店内听到的一番说话:「从前买件新电器,就一定会帮忙将旧的清走,现在即使肯付钱也未必可以」、「现在的香港,该做的不做,却专弄些无谓事情出来」。

环境局之前弄了个十分扰民的胶袋税出来,但一个几毫的事,普通人仍负担得起,民间反弹不是太大,可是「电器税」动辄要市民多付几百元,就算是新屋装修没有旧电器可回收,也仍要硬被加价,700多万市民被「整治」得怨气越积越深,作为港人一分子,我很想大叫:放过我们吧!

上一篇:非法组织何来结社自由?
下一篇:中国的成功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