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猛于虎 管理须跟上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8月30日

赵阳

车祸猛于虎,此话不假:上周五,西贡白石窝清水湾道发生4岁女童夺命车祸;上周六,西环域多利道,83岁老妪被私家小巴撞倒后抢救不治。一东一西,悲惨两宗事;一少一老,悲恸两家庭。而发生车祸的两个「虎口」,其实早有不祥先兆,人车争路的状况不是只在这一两天才出现,但为何没有尽早解决?难道非要市民赔上性命后才能「亡羊补牢」?我看,这是城市的管理没有跟上,至少是某一个方面的管理还没有跟上。怎样才算是跟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要有预见性协同性

一是要有预见性。衡量一个政府部门、一个职能机构或是一个决策单位,水平高不高、能力强不强,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做事情的预见性:预见性强,就意味出台的政策、所做的规划,有适度的超前意识,有科学的超前判断,有维护公众利益的超前动作。这对于一个城市的管理来说,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亡羊补牢的代价,有效地提升管理效能。就拿这两起车祸来说,有关部门最初对于道路交通的设计也并无问题,但是白石窝一带居民人口增加,就需要针对这些动态发展的新情况作出预见性的判断,比如考虑是否应该重新设计规划红绿灯;同样地,西隧开通之前,域多利道近西宁街口车流量不大、车速也不高,设计满足要求,但西隧开通后,有关部门就要科学研究和预判车流量、车速、行车种类的变化,作出改变,减少交通事故。

二是要有协同性。城市的治理,哪怕只是其中十分细小的环节,也离不开不同部门的鼎力合作、通力协同。儘管政府已经尽可能地把相关和相近的业务职能放在同一个部门管理,但是城市这幺大、事情这幺多,「中间地带」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运输署对于路况的变化、车流的大小、车速的高低,就容易掌握一手数据、了解一手情况,但对于市镇的发展、人口结构的改变、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情况、行人习惯的变化等,或许就没有专业部门敏感。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协同,从而把城市的管理做精、做细、做优。此外,议员、智库、专家等,也要加强多方协同,使得「民生」和「民声」的传递更加迅速、準确,为有关部门作出反应和判断提供基础。

要有全局的考量

三是要有系统性。一个城市的治理,总会存在一些痛点,比如,这次发生车祸的两个地点,就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痛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亡羊补牢的做法,做了总好过不做。但是,我们更要有全局的考量:除了这一东一西的两处,还有多少痛点,需要一一排查?放到城市的大环境中去看,除了道路交通设计与管理本身,对于出行习惯、特别是新移民的出行习惯,我们的宣传、引导是否做得到位?再从财政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元朗行人天桥、观塘音乐喷泉,那些钱用来优化城市交通、支持智库研究力度会不会更好?而且,系统性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道路、交通,也包括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树仁学生会太荒唐 竖子不足与谋
下一篇:大湾区便民措施待完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