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效应须车流量配合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16日

大桥效应须车流量配合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香港高铁已定于本月23日通车,至于另一跨境交通基建港珠澳大桥预料也快将全线开通,正好为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通经脉。

现时,香港与内地经海陆空出入境的人次平均每天约百万人,单是经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的人次每天逾66万,所以对于香港高铁的客源,不用担心。但是,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的车流量如何,一直备受关注,这条大桥总耗资逾500亿元,如车流量太少,莫说回本,连保养维修都不够。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每天可容纳20万驾次穿梭。不过,由于这是一条跨境大桥,按照规定,跨境车辆全都需要有两地车牌,香港现有「双牌」的车辆只有5万余辆,「双牌」货柜车约有1.5万辆,那便会令到可使用大桥的车辆数量受到很大限制。

据了解,港粤双方去年曾商定,港珠澳大桥开通前会发放1.1万个大桥口岸粤港商务车配额,开通两个月经评估后,视情况会再发放5500个配额;开通后三年内,每年将添加1320个配额。但就算如此,将来大桥的通车量仍严重不足,因为有不少商务车,投资在珠江西岸的城市并不多,每个车牌一年的使用量估计10次到15次,如此一来,对增加大桥的车流量作用不大。

车牌分类不妨多元化

一个月前,广东省公安厅答覆广东省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正研究全面开放香港及澳门私家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内地政策。换言之,该大桥有可能不只限「两地牌」的港澳汽车使用,更有机会开放给港澳所有汽车使用,若然成事,不仅可消除大桥车流量不足的疑虑,更可说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第一个标誌性的新措施,意义深远。

须知道,大桥一旦通车,驾车从香港出发前往珠海,将由现在逾三小时减至不需一小时,何等方便。可是若因受限于只许「双牌」车辆使用,令众多车主只能望桥轻叹,一来是资源浪费,二来亦失民心。香港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使其车流量达到预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课题。

有人建议,对于车牌的分类,应採取多样化的政策:一是两地车牌的商务车,这些车辆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大桥进出内地;二是香港和澳门的商务车,车主有业务的需要,从香港到达澳门或者从澳门到达香港;三是经网络申请的临时牌照,从香港进入内地的私家车,申请者须提前8个小时申请,除了填报车牌号码、司机驾驶执照号码、回乡证和香港身份证号码,缴付通行费用、汽车保险费用之外,还要列明前往的城市及所经过的道路,以及回港日期,由内地相关部门根据当日车流量作出审批。

大桥「鬆绑」当务之急

上述建议,值得参考。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已有官员在一个公开场合透露,希望所有车辆都能使用这条大桥,因为若只限有两地牌照的车辆通行,那幺人流、物流都会受到巨大限制,将难以取得投资回报,发挥不出经济效益,这非常可惜。该官员表示:「在技术层面不存在问题,冀三地加快磋商出台相应政策,令港珠澳大桥真正物尽其用。」

从大湾区发展需要来说,珠海、中山、江门等珠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前不如珠东城市,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之一。港珠澳大桥一旦投入服务,应该充分调动大桥促经济发展的作用,鼓励港商和港人前往珠西地区投资和工作,也让香港青年人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国家提出要打造一个具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这需要粤港澳三地紧密合作。港珠澳大桥将会是这个湾区最具象徵性的地标之一,如果这条大桥也未能发挥最大效益,说不过去。所以,研究如何为大桥通车「鬆绑」,让所有车辆都可使用,应是三地政府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堵住危害国家安全法律漏洞
下一篇:岂容「独」误新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