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会长 陈建强
大学本是培养治港精英之地,但近年却沦为培养乱港「独」根的祸源,既有教授「创造」理论,亦有专家主导民意,更有学生领袖挟学生会之名充当「独卫兵」,为社会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带来持续多年的纷扰。正本清源,要採三方面手段,先由校方善尽校管职责,从源头遏抑校园播「独」;再而从速进行「23条」立法,让当局能依法除「独」,最后就是加强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教育宣传,重塑国家和身份认同。
「港独」分子虽几近在建制层面被汰除,但社会上仍有一些别具用心的反华或借香港颠覆中国的人士,更有一些不知好歹、思想幼稚的年轻人,被煽惑将「港独」当政治理想。事实上,先不谈血脉和文化传承,单纯从宪法和法制的角度,国家对香港拥有绝对的主权和完全的管治权,任何试图改变这种从属关係或分割领土的政治主张和行动,无论参与者多少,主张是否「高尚」,行动是否可行,都属于颠覆宪政伦理,意图颠覆国家的勾当。
「离地」换来冷漠,大专院校学生会的代表性和支持度越来越低,「缺庄」情况屡现,而无论是「缺庄」后勉强组成的临时干事会,抑或成功「组庄」接手的,都几乎只有唯求播「独」的学生肯参与,开学礼亦变成他们「扮代表」,骑劫全体学生公开宣「独」主张的舞台。
今年的情况更放肆,有学生会代表在开学演辞中谈及甚至提倡「港独」,亦有借媒体访问和学生会迎新营刊物提及「港独」内容;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更指「若各『独』派成功筹集武器,有足够能力与中共以死抗争」,这是理性的学术讨论还是在鼓吹流血革命?
校方要果断承担
有恃无恐,源头有三,第一是面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所谓保护伞,校方虚怯应对,只是作出唾面自乾式的哑忍迴避,不敢狠说「不」,不敢硬整顿。若校方有权不敢用,应作为而不敢作为,就是间接鼓励;若不挺起腰骨,无胆无心无力去自我规範、果断承担,就不要再高谈院校、学术、言论自主!国家正面临中美贸易战的严峻博弈,还要添烦加乱拖后腿,甚至乞求敌人捅刀?
第二是无法可依难消「独」,作为特区,港澳地区都对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澳门即将成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香港却因争议大而就「23条」立法拖拉延宕,议而不决,为国家安全留下缺口。争议考验承担,「独」派既已佔校园,还要任让他们以学生之名遂行乱港之实?「23条」不立法,什幺都不用谈,并在习非为是之下,令校园沦为製「独」工场!
第三是欠缺推动国家和身份认同的理论和宣导规划,只就对派攻势作被动回应,越捱打越助长恋殖「港独」的气焰。因此,政府应从中学开始,有序加强新世代对国家、基本法,以及对国家宪法的认识,避免他们被片面洗脑。
「零容忍」不仅是目标,更要有行动,但「独」派至今仍在违宪违法下「任我行」,保护伞该到收下的时候!
下一篇::大学迎新营不能再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