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须主动与广东对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16日

港须主动与广东对接



香港俯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周八骏

8月15日举行的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没有如外间广泛预期般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或行动纲领,而是在确定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贯彻「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策略,确定 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等具体安排。这是中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港与广东未曾对接

中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广东省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8月19日,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担任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长马兴瑞担任常务副组长。会后媒体披露的信息,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统筹协调和办公室具体组织作用。这是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与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分工。后者负责大湾区顶层设计,前者负责执行层面的统筹协调,因此,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广东省。

第二,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除了统筹协调广东省珠江三角洲9城的分工合作外,还负责建立完善与港澳的对接合作机制。请注意:不仅合作而且对接,其含意,是广东分别与香港、澳门建立和完善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融入大湾区的制度性安排。

1998年开始的粤港合作,开香港与内地单一省市自治区合作发展之先河。1998年至2017年,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开了20次。但是,至今,基本停留分工合作层次,谈不上对接。

粤澳合作超过粤港

粤澳合作始于2001年,比粤港合作迟,进展却已超过粤港合作。根据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条件成熟时,将在珠海澳门口岸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和「入境查验、出境监控」的查验通关模式,通称「两地一检」。此事既然已列入《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说明实施的时间为期不远。

第三,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了广东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将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建设将着力在提升市场化水平、科技创新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等五大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确保开好局、起好步。这说明,广东省在大湾区建设中将扮演先锋角色,不会等待、也不应该等待广东与香港、澳门对接的进度。

了解内情或密切观察有关事宜者发现,较之2017年7月1日在香港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8年8月15日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标誌着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略作了重要调整。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澳门和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实践存在着重要差异,难以形成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明确、进度可控的发展规划或行动纲领。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有紧迫感。如果不能主动与广东对接,那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将很快形成一种局面 广东9城与澳门加快融为一体,而香港与它们「不即不离」、「亦即亦离」。果如此,不只是大湾区的损失,更是香港的损失。

特区政府希望香港与深圳形成「前研后製」的分工合作,不能说错,但是不全面。準确的设计,是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香港不仅必须妥善处理「两制」与「一国」关係,还必须丢弃自大观念。



上一篇:校园「遏独」的实际行动
下一篇:遏校园播「独」速立23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