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客观理性了解「明日大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11月07日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 陈幼南

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希望在大屿山一带填海大约1700公顷,其用意清晰明白,就是希望为香港市民已处于困境的房屋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可以达到最高安顿110万人口的目标,毋庸置疑是配合解决香港市民居住困难,以及为香港未来人口发展奠下的一个远景规划。有市民反对「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其实是因为未能深刻了解计划所致,部分市民担心计划会掏空特区储备,难以抗御「山竹」风灾威力,以及交通、生活配套等设施无法跟进等,这些疑虑其实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过往,香港任何大型基建项目都必定引起争议,正如本会荣誉顾问蔡德河先生在报上提出了「回望香港地铁发展,可知高铁重要」的问题一样,当年香港发展地下铁路,起初一样备受争议,但随时间的推移,今日我们已完全证明了地铁符合市民需要,是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

因此,「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引起讨论并非坏事,其一,它凸显了特区政府把解决市民居住环境的房屋问题放在首位,林郑月娥竞选行政长官时便已表明,她视解决房屋问题为施政的重中之重,现在提出的「明日大屿」愿景计划,显示的是一种大气魄的施政策略。其二,发展局已说明,并不是一次过将数千亿元投放下去,而是在逐步评估工程进度之下,分年分批投入资金,稳妥理财。其三,像这次袭港的颱风「山竹」,固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对付自然灾害的关键还在于预防和以积极方法面对,譬如防震、防风、防潮等,只要做得好、做得準、做得有力,便可以既满足住屋需求,又可以减少损失。

香港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楼价高企,公屋轮候时间长,市民上车上楼难,基层住劏房等问题非常严峻,大规模填海是纾缓上述樽颈的好办法。与此同时,香港也要有大量土地作工商、产业、医疗、安老、体育、社区配套及文娱康乐等方面的设施,以应付未来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支持特区政府大规模填海完全有必要,希望市民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了解「明日大屿」愿景计划,作出明智的判断。

上一篇:从青委自荐看公共行政
下一篇:长假期应否有功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