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科补竞争力短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12月09日


香港菁英会主席 庄家彬

创科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亦是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环。特区政府一直紧随世界潮流,发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机械人科技、智慧城市,以及金融科技等等,可惜,早前公布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香港竞争力仍然下跌,全球仅排名第七,究竟当中发生了什幺事?

港创科表现待提升

一个国际机构早前公布2018年度的全球竞争力调查报告。香港的排名较去年下跌一位,排名全球第七。在亚太区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日本。报告特别指香港在创新及劳动市场效率表现逊于新加坡,其中创新能力全球排名仅第26。资讯科技界表示香港虽有能力培育创科人才,惟社会缺乏让创科持续发展的环境,令人才外流。业界亦反映香港教育制度不鼓励创科,教育侧重于考试。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虽然随创科发展和推动研发,社会整体氛围较过去重视创科发展,但是,业界却有意见反映香港在多方面均缺乏推动创科的条件。

香港投资者大多由传统工业起家,新科技涉及高风险投资,在看不到创新前景下,香港投资和创业气氛较低,造成种子资金不足及私企参与乏力的现象。

早前施政报告中提及,政府将为私营企业的研发开支提供额外税务扣减,笔者认为方案可取,但仍可加大力度鼓励企业投入资源研发。在公营资金方面,创新科技署的创新及科技基金、数码港及香港科技园公司均设有计划,对符合计划资格及对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作出早期投资,有关资助可作为种子资金,用于成立及营运创科初创企业、进行研发和推广;私营方面,初创企业可透过天使投资者获得资金,惟只可助初创企业提供种子资金。政府可参考台湾新条例,透过为天使投资者提供租税优惠来鼓励更多私人或企业参与天使投资。

须培养创科专才

同时,青年人虽有创意思考研发创新科技产品,惟缺乏市场经验、产品专利等知识,政府应伙拍更多银行合作支援初创企业。如过去丰与香港科技园公司推出「SPRINTER」计划,为本地创科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培训、谘询服务,积极营造社会创科氛围。

实际上,推动创科除资金以外,科研人才亦是创科的重要一环。早前,政府推出人才清单,虽也有聚焦创新及科技专家,但香港同样地须从教育方面培养创科专才。政府应仿效新加坡成立计划让市民进修数码技能,资助在职人士进修或认识金融科技、区块链等。

中文大学宣布为培育STEM方面的人才,应届考生即使未能考获「三三二二」的最低要求,只要应考至少三科STEM相关选修科,并考获至少三粒星者,可获学院特别考虑收生。

既然中大已先行立例,破格调整收生安排,政府应与各大学商讨特别收生安排,以吸纳STEM方面人才。同时,政府也可考虑与各院校商讨收生加分安排,鼓励更多学生修读STEM科目,为本港提供更多科研人才。

上一篇:正视观塘贫穷问题
下一篇:陈凯欣胜选意义重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