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回归 教育为重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01月09日


香港九龙城工商业联会永远名誉会长 萧楚基

不经不觉,香港回归祖国已二十一载,说长不算长,但说短亦绝不算短。看见国家近年发展迅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质素不断提升,作为中国人的一分子,我不由得生出了一股自豪感。然而,香港近年屡屡出现有激进组织高举「港独」旗帜,到个别足球迷「嘘国歌」,再到反对派牵头反对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些事件实反映了,香港虽然回归祖国,但部分人心却未完全回归。

回归初期,内地和香港关係原本不错,可惜之后接连经历了金融海啸和沙士,令香港元气大伤,部分港人开始将怨气转移到两地关係上。观乎最近有激进组织推动「港独」,肆意放大两地矛盾;国家队和香港队作赛时,本应是展示大家团结一致、血脉相连的大舞台,但却被部分球迷在奏国歌时报以嘘声。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场合听到自己国家的国歌,均会肃然起敬,这是常理,亦属必然,为何香港偏不能如此?

了解国家发展与国情

人心回归,刻不容缓。现时香港部分市民不愿意认同自己国民身份的主因,就是他们对国家发展和国情不了解。立足当下,当每一个人都放眼世界时,竟然有部分港人却甘愿故步自封、画地为牢。他们不愿意看到香港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反而希望香港走一条与外界隔绝的回头路。要改变他们的想法,无他,就是要让他们了解国家,了解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如何与祖国并肩发展,共创繁荣。

要让港人多了解国家,教育就是最重要一环。要适当把握轻重缓急,确实需要特区政府的教育部门审慎规划。本届政府上任以来,香港各项发展渐渐重回正轨。当中由杨润雄局长领导的教育局,也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加强港人认识和了解祖国的重责。笔者认为,局长于该範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重点:

培育学生认同归属感

首先,在反对「港独」的立场上,局长的旗帜十分鲜明。自从个别激进组织鼓吹「港独」以来,迅速「攻陷」部分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情况令人十分担忧。局长多次透过传媒向公众清晰表达局方的立场,反对任何宣传或推广「港独」的活动在学校内出现,学校的老师也需要引导同学讨论相关议题,让同学清楚明白「港独」在香港是不合法亦不可行的。局长的言论,成功令到「港独」的声音渐渐息微,起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第二个工作重点,就是透过优化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认识祖国,继而对国家产生感情。首先,局方一直以来都希望透过「多接触、亲身了解、多交流」,令学生能亲身了解国家发展的情况。此外,局方本年也提出优化中国历史科的课程大纲,并将中国历史科订为初中必修科,将香港的发展也纳入课程之中,这除了能增加学生学习中国历史,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国家与香港关係的了解和认识。为协助非华语学生学习中国历史,局方更计划向有录取非华语学生的本地公营及直资中学,于本年度及下年度发放每间学校十万元的额外拨款。

第三个工作重点,就是《国歌法》于学校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通过将《国歌法》纳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而特区政府现正进行本地立法工作。其实,国民了解国歌并尊重国歌本属常理,任何国家均是如此,然而,本港反对派却讹称《国歌法》是要向学生「洗脑」,企图再激发矛盾。局长在回应时开宗明义地说,无论是香港人,抑或是香港学生,都应该要学识国歌,同时亦要知道国歌的背景和所表达的内容,继而尊重国歌。他又指出,过去香港的中、小学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均有奏国歌,绝对不是什幺新事物,因此他认为《国歌法》落实后,对学校和学生根本没有影响。综上所述,教育局于增强港人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上确实下了不少苦功。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政策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去验证的,不能一蹴而就。但笔者看到,局长正带领当局迈向一条正确的道路。期盼当局继续努力,为香港下一代创建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抓紧清远旅游商机
下一篇:加强防疫应对非洲猪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