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群
朝鲜和韩国举行元首高峰会,令朝核问题有望解决,朝鲜半岛以至东北亚局势大为缓和,国际的反应多为正面。正当世人称庆并期待有可能在短期内举行的朝鲜和美国元首峰会之际,美国却有声音要求朝鲜采用「利比亚模式」弃核,不啻令刻下的缓和气氛蒙上阴影。
博尔顿搅局多于解难
被视为「鹰派」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一向对朝鲜态度强硬。朝韩峰会后,博尔顿称不会轻信朝鲜完全放弃核武,警告平壤当局必须参照利比亚在2003年放弃核武的模式,并拿出证据证明会落实完全无核。据报美国的「利比亚模式」,核心是朝鲜彻底废除核武器后对其进行补偿的方式。本来,参照过往经验解决国际争端是正常,但要朝鲜参照利比亚,却似是搅局多于解难。
要知道何以博尔顿的说法是搅局多于解难,就必须先回顾「利比亚模式」及后来利比亚领袖卡达菲的下场。利比亚领袖卡达菲自1969年上台以来,一直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恶劣,美国在列根执政时就曾于1986年空袭利比亚,几乎炸死卡达菲,其年幼养女则在空袭中丧生。此后双方恶劣关系持续,美国除了继续严厉制裁利比亚外,又指责利比亚发展核武。踏入新世纪,卡达菲主动与西方尤其美国改善关系,2003年同意放弃核武器,并开放核设施予美国验证。美国经过22个月的验证确保已收到所有核物质和装备之后,于2005年解除利比亚原油出口制裁,并恢复与利比亚的邦交关系。这就是博尔顿就解决朝鲜核问题所主张的「利比亚模式」。
卡达菲下场悲惨
可是,博尔顿却没有说出这个模式的续集。2011年,阿拉伯世界爆发「茉莉花革命」,波及利比亚,内战爆发。内战初期,拥有武器优势的卡达菲本能敉平叛军,但西方国家出兵介入,大举空袭利比亚政府军,轻易摧毁政府军的陆军重型武器和空军。结果卡达菲不但政权不保,遭生擒后,受到百般羞辱,最后更被私刑枪杀。他死前血流披面、屈辱求饶的惨况,在电视上、互联网上传遍全球,令人触目惊心。
其实,早于卡达菲大难临头前,已有人遭遇类似命运。2003年(即「利比亚模式」生效的同一年),伊拉克无论如何遵从国际的限武要求,最终仍被美国以「拥有大杀伤力武器」为由,出兵推翻萨达姆政权,萨达姆两名儿子和长孙被杀。同年12月萨达姆被生擒,2006年遭绞刑处决。
国际角力,实力为先,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朝鲜领袖金正恩不是傻子,岂会跟随美国笛子起舞?博尔顿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身份,重提利比亚旧事,似是「警告」朝鲜金正恩不可弃核,否则就如利比亚卡达菲的下场,故这种「利比亚模式」倡议,只会令朝鲜更强硬。这到底是对国际政治无知,还是存心搅局?恐怕只有博尔顿本人才知道答案!
下一篇::挑战宪法不符参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