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会「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委员会日前完成审议,草案最快于下月交立法会大会恢复二读。然而,反对派仍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捣乱会议,多名议员在会上叫嚣、谩骂,冲击主席台抢咪,甚至对保安人员动手,导致有保安员受伤。反对派的横蛮阻挠,影响不了草案审议工作,在建制派议员的护航之下,只欠最后大会表决,「一地两检」便可正式实施。
反对派搅局扭转不了什幺
「一地两检」不但对高铁香港段至关重要,更是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连通关都做不好,还要面对大量泛政治化的阻挠,香港还谈何融入国家发展机遇?因此,「一地两检」立法绝对不容有失,开弓没有回头箭,反对派搅局也扭转不了什幺。
反对派对于「一地两检」的攻击,其实并没有理据。在程序上,「一地两检」无约束力议案已在2017年11月15日获得通过,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随即在同月18日,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签署《合作安排》,人大常委会亦在同年12月27日,全票通过有关《合作安排》的议案,完成「一地两检三步走」的首两步。在法律上,「一地两检」的「三步走」程序法律基础稳固,而且安排亦已得到人大常委会通过,说明「一地两检」并不存在法律问题。反对派诬指「一地两检」不合法,完全是漠视人大常委会的权威。
「一地两检」正正体现「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要进行两检,在高铁站内划出一个「内地口岸区」行使内地法律,处理通关等事宜,是理所当然的做法。香港与内地实施「一地两检」已有先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6年12月通过决定,授权特区政府在深圳境内的港方口岸区範围内,实行香港法律,并由香港的执法人员管理。国际上也有类似的先例,并不存在法律问题。为什幺在深圳湾进行「一地两检」却没有违反「一国两制」,在香港西九龙却变成对「一地两检」的最大威胁,这究竟是什幺逻辑?「一地两检」正凸显「一国两制」的灵活和优势,何来损害「两制」之说?
现时的「一地两检」方案,在经济效益、法律以至「一国两制」等方面,都没有可争议之处,甚至坦率而言,在内地的高铁网中,没有香港这一段影响不大,反而是香港连结不上内地的高铁网,损失的不只是600多亿元的工程开支,而是内地的巨大市场和商机。
主流共识支持「一地两检」
多个民调都显示,绝大多数市民都支持「一地两检」, 反映支持「一地两检」是香港社会的主流共识,市民不单认为「一地两检」最为便利、最能发挥高铁的效益,而且亦不认同「一地两检」会损害「一国两制」。同时,市民也认同「一地两检」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模式,如果不落实「一地两检」,高铁变成废铁,数百亿元的公帑付诸流水,谁也不希望见到。更重要的是延误两地高铁网融合,对香港发展将是巨大打击。现在「一地两检」已到了最后阶段,高铁香港段亦即将完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反对派现在企图推翻「一地两检」,居心险恶,更是置香港利益于不顾。现在,建制派必须抵住反对派的压力,全力对草案保驾护航,市民也应主动出发,支持「一地两检」,向反对派施加民意压力。
何子文
下一篇::美不合理要求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