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管徒增港青负担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6月11日

狮子山学会营运总监 白仲祺

立法会近日举行有关租务管制的谘询会,相信是讨论重新设立租金管制。香港曾经在不同年代设立不同形式的租金管制,直到最后一次,在1998到2004年间取消。近年通胀带动租金增加,令市民误会,以为再次引入租金管制会帮助市民租屋,可是,狮子山学会认为结果会是增加未曾租屋人士进入市场的难度,亦令面对通胀压力的年轻一代更难租住房屋。

租金管制,简单来说,是透过限制租约长度、租金升幅,以及保障原租客续约的权利,控制租金低于市场。在此安排下,得益者当然是现有租客,而业主被法例限制,只能收取市值租金以下的租金,当然是受害者。可是,除了现有租客,还有现时未是租客,但想租屋的人,特别是因为收入不稳定,经济状况不理想等等,难被业主同意租出单位的人士,同样是政策的受害者。

在租金管制下,市场供求失衡,可是政策依然以「市值租金」来作衡量单位,例如限制租金升幅为低于市值10%,令租金定位模糊。从业主角度,限制租金当然影响楼宇单位供应,而且,租约限制长于一年,甚至长达3年以上,要用不同原因取消租约,可能变成极之困难。同一单位,业主当然宁愿租予收入稳定,或者已成家立室的人。较年轻,没有固定收入,例如创业者,就失去了付较高租金来签订短期租约的灵活性。

所以,狮子山学会认为,租务管制将令现在受文凭量化宽鬆影响、平均收入长年不上升的年轻一代,面对得到合适的工作或创立事业等等挑战外的另一个问题。

政府干预楼市的政策,成绩如何,有目共睹,恐怕只令普通人成为业主难上加难。年轻一代转移目标,只想成为租户,同样因将来可能立法的政策,成为受害者。

很多人对于历来数次租金管制被取消的原因,感到怀疑。他们更加说,租金管制如果减少租盘的供应,便能以设立空置税来解决。这种不断干预市场的方式,将会造成资源错配的恶果。

楼价不断上升,是通胀造成的后果。政府回应的方法,应是继续增加供应。善用弃置校舍、减低工厦重建的障碍,以及增加建筑住宅的土地,才是为年轻一代改善生活最直接的办法。

上一篇:港铁形象不佳岂只因加价
下一篇:港铁须多管齐下挽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