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体字不必互相排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6月25日

容雍

香港一直存在的繁简体字之争,近日在哈罗公学香港分校决定「捨繁取简」之下又再变得热烈起来。国际学校以简体字教中文,哈罗不是第一间,但哈罗的公告称有关改动是要学生为2047年的香港做好準备,却特别触动港人的神经。

勿陷政治化漩涡

2047年是香港回归50年的日子,说好了「一国两制」50年不变,那50年之后呢?哈罗的公告提及这敏感的年份,难免引起人们的忧虑。这番举措又似乎意味哈罗认为2047年后香港将「捨繁取简」,这对于捍卫繁体字的一些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其实2047年以后将会如何,港人犯不如此担心,应有信心,一切的安排都是以香港的繁荣安定为依归。我们不如放眼当下,把握今天,才会创造美好的明天。香港有人刻意突出2047这个年份,无疑是杞人忧天,也易陷入政治化的漩涡。

应繁简兼擅

若说学习简体字,又岂只是为2047年作準备,就算是当下,已很需要学习简体字。君不见市面上的书籍满目都是简体字?求职广告中也有懂得简体字的要求。到内地营商、旅游,都离不开简体字。说实在的,又有哪个香港人不懂一点简体字、写一点简体字?以实用的角度来看,香港本已繁简并用,问题只是,有人一边用,一边出于对内地的排斥而贬低简体字而已。市民大众乃至教育机构在面对繁简体字的时候,又何必非此即彼?为什幺不能兼收并蓄?

现在香港的主流学校,都以教授繁体字为主体,但到了中学,学生都会接触到简体字,特别是中学会考允许使用简体字,为求效率,有哪个考生不学几个简体字?至于国际学校「捨繁取简」,应是顺应世界主流,因为中国内地以及海外汉语教学,都採用简体字,使用者以亿计,使用繁体字的却只有台湾和香港的3000万人,在应用上,简体字无疑较为普遍。不过,笔者就奉劝国际学校,即使以传授简体字为主体,也应适量教授繁体字,因为繁体字毕竟是香港特色,而学生生活在香港,日常都接触繁体字,为便于生活和文化认同,都要认识繁体字。

说实在的,若不政治化地看待事情,当可更持平地看待繁简体字。二者都是在使用中的文字,各有其历史渊源,本不必强分高下优劣。在现在看来,二者都有保留的价值,都值得学习。尤其是在香港这个富于特色的地方,保留繁体字可以突出文化特徵,使用简体字又有实用价值,二者应同时并行,互不排斥。

笔者认为,香港的主流学校应继续以繁体字为主体,而在高年级辅以简体字。国际学校方面,可随意选择以简体字或繁体字为主体,但无论选择哪种字体,也都应以另一字体为辅。香港繁简并用,而以繁体为主体,是独有特色,应继续维持。

我们不必为追逐世界主流而废止繁体字,也不应出于对内地的歧视而贬低简体字,我们的下一代应繁简兼擅,才是美事。

上一篇:高额长津可作退保
下一篇:香港何来「中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