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中学文凭试(DSE)放榜的大日子。面对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取向,考生及他们的家长,大都难免有所忐忑。按照一贯以来的思维模式,相信他们(尤其家长)大多数会倾向传统的学术课程,争取升读大学,以便毕业后找到优差。然而,由于时代不同,社会日益多元,在选择路向前,这个「传统」,实有检讨必要。
专门技术更受重视
今天,不单香港,全球都越来越重视实际技能,一般大学学历的受重视程度,反而日渐下降。原因无他,僱员所掌握的实际工作技能,远较一张大学证书更符合僱主的盈利需要。即使是申请移民,掌握水电工程的申请者,分数随时高于一位博士。因为这些移民热门国都知道,学位氾滥是全球现象,国家根本不缺大学证书,也不需要过多的大学证书持有人,而是需要更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专门技术人才。
再看看香港目前的情况。蓝领技工在社会上所受的待遇,很多时都超过了表面光鲜的白领。以建造业为例,长期人手短缺,建造业工人月入数万大有人在,薪酬比许多大学毕业、在职场打滚多年的白领高许多。传统上以为从事建造业较辛苦,但现时白领工时普遍超长兼有加班无补薪无补假,其辛劳程度,尤其是精神上的疲惫,其实高于準时收工的建造业僱员。其实,现时香港的建造业,在培训和专业形象上,比以往已有大幅改善,只是许多家长仍囿于数十年来根深柢固的「地盘佬」、「工字不出头」、「希望个仔大个后坐写字楼凉冷气做经理」等看法,实在落伍。
观念落伍影响前途
相比于这类落伍观念,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就开明得多。他在其网誌发表《多元升学阶梯》一文,提到同学除了传统的升学选择,亦可考虑职业专才教育课程。同时,亦可以留意新兴行业的课程,包括游戏软件开发、动画等,又建议家长聆听子女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适当地给予支持。
可惜,社会上仍有不少家长认为电玩游戏就是「打机」、动漫就是「睇公仔书」,都会「影响学业」,甚至是「教坏细路」,却无视动漫行业的巨大产值和影响力(例如日本)、无视「打机」已发展成一日千里的全球电竞。难怪为「赢在起跑线」而开的所谓「兴趣班」,多年来只停留在操练语言、乐器等纯为升学而设的狭隘层面。到了高中,仍死守传统的升学模式,不理子女的兴趣与潜能,严重窒碍子女的发展。至于为了「大学生」三个字,不顾一切地强行送子女到水平参差的外国「野鸡」大学「读书」,浪费金钱和子女青春,更是得不偿失。
香港教育,近年虽然多受批评,但无可否认,随社会经济转变,各种受到商界、专业界承认的职业和专业训练课程越来越多,DSE考生的出路,绝不局限于传统升读大学一途。家长、学生选择出路前,实应扩阔眼界,一旦囿于传统的单一思维,视成为「大学生」为唯一出路,只会作茧自缚,对前途有害无益。(元鼎)
下一篇::丹麦退休政策值得香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