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议员 黄定光
鑒于近年经常有市民在财务公司或财务中介诱骗迫使下借下一身债,加上媒介广告鼓吹借贷消费的风气,民建联早前进行了一次财务公司规管的电话调查,尝试探讨政府检讨财务公司相关法例及监管的需要。
近年财务公司或者信用卡广告越来越鼓吹借贷消费及过度消费的生活模式,宣传内容及手法都冲击青年人,更有应用微电影「洗脑」式推广。有财务公司容许借贷人拥有越多社交平台朋友以及大学学业积分越高,就可贷出越多款项。事实上,民建联收到不少家长投诉,指财务公司广告对象以年轻人为主,亦有不少热门明星参与拍摄,宣传内容与中国人传统的「应悭则悭」观念不同,令家长忧虑会对未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带来不良影响。
是次调查结果显示,一成七被访者表示自己或家人有向财务公司借钱的经验,反映市民向财务公司借贷的情况并非鲜见,当中透过广告或街上传单以及财务中介找财务公司借钱的比例均逾两成,七成一被访者在过去半年曾经收过财务中介公司的推销电话。
另外,七成三被访者认为近年相关电视广告有鼓励过度消费的问题,逾半人认为现时广告宣传的忠告字句不足够,七成一被访者认为不应容许财务公司毋须审查客户收入或信贷纪录,便借钱给客户,亦有超过六成人认为现行《放债人条例》的放债年息上限60厘太高。
针对贷款广告内容经常鼓励市民过度消费及借贷,容易误导市民,荼毒青少年和儿童,民建联建议政府应就广告内容及播放时间作适当限制,并在「借钱梗要还,咪畀钱中介」的忠告字句以外,加上新的劝谕句语,以强调审慎借贷的重要。同时,应尽快落实设立法定拒收信息登记册,让电话用户藉登记表明拒收推销电话,从而加强规管财务公司的电话促销活动。
除此以外,我们亦建议政府全面检视相关政策及法例,包括研究降低放债年息上限,研究检讨现有对财务公司的监管模式,从现时由警务处负责,改为由金管局执行,并制订独立一套须对贷款人进行贷款限额和压力测试的规定,以及进一步加强向公众宣传可查阅财务中介资料的措施。
下一篇::共享单车为何在港难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