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穴墓群之亡羊补牢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09月16日


赵阳

屯门友爱邨爱廉楼对开空地,为阻止人聚众赌博,耗资20万兴建了「穴墓群」半球体,由于造型实在奇葩、极像坟墓,引发了街坊的不安。近日,运输署派工人实施拆除工作。公众见状纷纷批评,如此又建又拆实在是浪费公帑。

浪费完全可以避免

相较于动辄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工程,20万元的工程缘何如此引人关注,又为何如此刺痛公众神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部门懒政。事情的起因是皇珠路上的这片空地曾有人长期聚众赌博。根据运输署的公开答覆,「在谘询警方及其他相关部门后,安排工务部门于该位置以岩石铺砌小丘园境」。当初的设计经过怎样的论证?是否有吸纳专业的意见?又是否考虑过公众能否接受?市民的不满和痛心,并不是仅仅在于此项工程花费多少,而是在于这本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浪费,只要有关部门设计之初稍微动动脑筋,徵求专业意见,换位思考公众的接受程度,这样的浪费完全可以避免。二是有关部门草率。显然运输署关注到了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强烈意见。知错即改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怎幺一个改法,同样要面对公众的评判。倘若一拆了之,市民一定肉痛于公帑的浪费,而且,还一定会追问两个问题:拆下来的原材料如何处置、是否可以再利用?拆除之后又有哪些计划和措施?倘若在「拆」的同时,有关部门能为公众释疑,那幺至少会赢得「知错就改,亡羊补牢」的尊重。

城市治理要善作为

其实,城市这幺大,事情又如此繁杂,挂一漏万有时候的确是在所难免。我们当然不能苛求运输署每一桩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纳税人有理由期待政府管理机构,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能作为、善作为,不断提高治理水準,即使是亡羊补牢,也要体现出管理能力和智慧,从而赢得民心、重获声誉。我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倾听民意能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时刻着眼于公众利益,牢记「事关公众无小事」,既要及时发现公众反映的问题、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难题,又要在政策和措施出笼前,充分徵求公众意见。这样就能够避免城市的治理仅仅停留在「有行动」,也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城市的治理水準停留在「有作为」。想得到「能作为」的评价,最核心的依据就是大多数公众是不是满意。所以,从「有行动」到「有作为」再到「能作为」,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不同层次,是对一个城市治理水準的考量、管理智慧的考验。

二是要尊重专业善作为。尊重专业意见,是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拿「穴墓群」的建与拆来说,专业力量定会给出更好的答案。比如,在最初建设之时,完全可以把「坟地」的造型改为动漫景观,既避免了视觉的不适联想,又能够吸引年轻人特别是孩子的兴趣。再比如,已经建成的岩石小丘,也可以不一味的拆卸,可邀请创意专家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或是活化利用,还可以藉此机会搞一个市民创意大赛,激发公众的创新热情,变坏事为好事。善作为,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有关部门在既主动担当,又能够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运用智慧、群策群力,实现创新无限。

三是要不断反思改进作为。其实,不同地区的奇葩工程早已有之:早前葵青区一个安全岛,出现由砖头建设的艺术品,被嘲讽是小龙女居住的「古墓」,不足三个月就在外界压力下拆除;鱼涌两个基座极大被笑称不能避雨的「避雨亭」,也在两个月内拆除。这些教训本应该被有关部门汲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不能让「历史不断重演」。有关部门应建立同类事件的经验反馈机制,方能够在亡羊补牢中不断改进,提高治理能力。

上一篇:改革开放缔无限机遇
下一篇:勿因妒忌唱衰电子支付

分享到